天葵子图片大全大图
天葵子,学名 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 Makino,属于毛茛科天葵属,是一种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它的原生地域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多个省份,包括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西北部以及陕西南部等地,甚至在日本也有天然分布。天葵子喜欢阴湿的环境,常见于丘陵或低山的林下、草丛和沟边等遮荫且湿度较高的地方,海拔范围从100米到1050米不等。这种生长环境为天葵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适宜的水分,促进了其块根的蓬勃生长,积累了丰盛的药用成分。
天葵子的地域分布既广且异,彰显了其强大的环境适应力,也反映了其在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从东部的江苏、浙江,到中部的湖北、湖南,再到西南的四川、贵州,以及南部的广西北部,几乎都能找到天葵子的身影。这种跨越多个气候带的分布,使得天葵子能够在不同的生态体系中繁衍生息,同时也为各地的中医药材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资源。
天葵子的植物形态特殊,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其块根外皮呈棕黑色,质地坚硬,是其药用价格的关键所在。茎直立,通常有1至3条,上部具分枝,表面覆盖着稀疏的白色柔毛。基生叶为三出复叶,叶柄在茎部扩宽呈鞘状,叶片呈圆形或肾形,小叶则为扇状菱形或倒卵状菱形,具有3深裂,两面无毛,下面常呈紫色,小叶柄短且有细柔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柄在果实成熟后伸长,中部有2枚细苞片;花小而白,萼片5片,花瓣状,卵形;花瓣5片,楔形,稍短于萼片;雄蕊通常有10枚,其中2枚未完全发育;雌蕊3至4枚,子房狭长,花柱短,向外反卷。果实为瞢荚果,成熟时开裂,内藏细小、倒卵形的种子。天葵子的花期在每年的3至4月,果期则在5至6月。
在民间,天葵子因其特殊的药效而流传着许多奇闻轶事。据传,古时有一位山民不慎遭到毒蛇咬伤,生活垂危之际,恰巧遇到一位游医。游医从附近采得数株天葵子,捣碎后敷在伤口上,没多久毒血便排出,山民奇迹般地生还。这一事件迅速在乡间传开,天葵子因此被誉为“蛇伤圣药”。除了这些之后,天葵子因其形状和颜色而被赋予了多种别称,如紫背天葵子、千年老鼠屎、野乌头子等,这些称谓不仅丰盛了天葵子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大众对它的深厚情感与认知。
怎样?怎样样大家都了解了吧,天葵子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的中药材,其原产地、生长环境、地域分布、植物形态、药用价格及相关奇闻轶事共同构成了其特殊的魅力与价格。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持续传承与提高,天葵子必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特殊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