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李白的诗《三五七言》内容是什么意思 李白的诗《三五七言》内容是什么

李白的诗《三五七言》内容是什么? 《三五七言》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

李白的诗《三五七言》内容是什么?

《三五七言》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三五七言是一种诗歌体式,因其句式为”三三五五七七”格式而得名。而李白的这首诗是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留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李白秋风清古诗的意思?

唐代李白的《三五七言 / 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存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凄清,秋月明朗。

风中的落叶时而聚集时而扬散,寒鸦本已栖息也被这声响惊起。

盼着你我能再相见,却不知在什么时候,此时此刻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如果有人也如我这般思念过一个人,就会明白这种相思之苦。

想起你的时候数不胜数,孤单的时候则陷入了更加漫长无休无止的相思中。

早知道如此牵绊我的心,不如当初不相识。

注释

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三五七言为什么后三句存疑?

题目中问到的《三五七言》是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所作的一首乐府歌辞,全诗内容为: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但是这首诗还有后三句,具体内容为: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由于其转调与上片不同,且与李白的诗风不符,兼之目前为止没有人能证实其出处,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被人怀疑并非李白所作,而是后人仿写的。正因如此,《三五七言》的后三句直至如今仍然存疑。

三五七言秋风词经典咏流传?

三五七言·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

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

何如当初莫相识。

此诗是典型的悲秋之作,写在一个深秋的月夜,诗人望着高悬天空的明月,看着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不禁黯然神伤,曾经的点点滴滴在脑子里回放着。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那段情感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诗中,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使全诗显得凄婉动人。

李白的三五七言诗又叫什么?

创调词。

三五七言诗,诗体的一种指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此诗曾被当代作家金庸写进《神雕侠侣》,在小说的结尾,杨过和小龙女离开后,暗恋杨过的郭襄吟罢此诗,全书终。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李白写三五七言时的背景?

创作背景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秋有三五什么意思?

秋有三五表达的是秋天有着不同的景色。

《三五七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抒情主人公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主人公以寒鸦自比,表达了无限惆怅的心情。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得凄婉动人。全诗风格凄婉,意境悲凉。在形式上,此诗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应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征的席间唱和诗。

冬有三五七言啥意思?

冬有三五七言的意思是指一种诗歌体式,全篇三言、五言、七言各两句,故名。

《三五七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内容为:“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白话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三五七言诗 平仄格律?

三五七言诗,是诗体的一种,指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时期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此诗曾被当代作家金庸写进《神雕侠侣》,在小说的结尾,杨过和小龙女离开后,暗恋杨过的郭襄吟罢此诗,全书终。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

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三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李白

【一】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1]

【二】其它

木叶黄,花渐褪。

流水与山静,黛影随心碎。

车与江水相低昂,寂寂虫吟人不寐。

灯影残,珠帘垂。

弱水自向东,相思渐成灰。

五粮酒好醉难欢,依稀梦影还相随。

风一缕,愁一缕。

树静栖野鹭,水冷隐河鱼。

未有江枫映渔火,但闻村笛断肠曲。

小苑静,漏断催。

月残树影乱,岸远水声微。

秋风吹尽花溅泪,且待冬心听雪醉。

天欲晓,思未了。

秋风瘦花影,流水乱岸草。

相逢未肯轻言笑,却叹青丝与花少。

三言诗

三言诗是旧诗体的一种。以三字为句,故名。

清·赵翼《陔馀丛考·三言诗》:“三言诗,《金玉诗话》谓起於高贵乡公 。然汉《安世房中歌》‘丰草’及‘雷震震’二章,《郊祀歌》之‘练时日’、‘太乙贶’、‘天马徕’等章,已创其体,则不始於魏末矣。 刘勰又引《喜起歌》为三言之首,而谓诗之有三、五言,多成於 西汉 ,盖《国风》:‘山有’、‘隰有苓’,《周颂》:‘绥万邦’、‘屡丰年’之类。古诗中原有此句法,特汉初以之为全篇,遂成此三言之一体耳。”

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七言诗

诗体名。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极少,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七古:

七言古诗,是对七古和歌行的统称。古人所谓七言,并不是说全诗每一句都是七个字,而是只要诗中多数的句子是七言就可以了。如李白《蜀道难》既有“噫吁嚱”三言,复有“危乎高哉”四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五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九言,但仍认为是七言歌行,而不认为是杂言诗。

明清以来的诗论家,对于七言古诗的划分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七古、七言歌行二者同体,可以互相替代,如胡应麟《诗薮》云:“七言古诗,概曰歌行。”王士禛《古诗选》就径直分五言诗与七言诗歌行钞两部分。明清诗话评论中,将七古与七言歌行相互代称,其例更是不胜枚举。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七古与歌行在体性上存在分别,这种分别而且甚大。李中华、李会二位先生曾著文论述过这个问题,略曰:从形式上看,七古与七言歌行都是七言诗,又都不能算是七言律诗,故归为一体,目为七古,似亦理所当然。然而就各自诗体的源流、体式与风格而论,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七律: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七绝: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