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讲历史人物故事:”范张鸡黍”讲的是什么历史故事?故事中人物生平是怎样的?

网友提问: “范张鸡黍”讲的是什么历史故事?故事中人物生平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

网友提问:

“范张鸡黍”讲的是什么历史故事?故事中人物生平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范张鸡黍”说的是一个历史典故,其中”范”和”张”指的是两个历史人物,分别是范式和张劭,他们都是东汉时期人物,”鸡”和”黍”也好理解,就是指吃的东西,合在一起就是范式和张劭一起喝酒吃鸡!这个典故是比喻朋友之间情深义重的!那么这两个人有怎样的生平,这个历史典故具体讲的是什么呢?下面我来说一说!

一、初次相识

东汉时期,山阳郡有一个叫范式的人,另一个名字叫范汜,他有一个汝南郡的好朋友叫张劭。最初他们一起在京城的太学读书,最终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范式这个人特点是重承诺,张劭这人只信自己朋友范式的话,从不怀疑!两个人都很坦诚!

二、约定日期

后来他们做官了,还是和以前一样要好,有一次范式对好友张劭说,我们这次要回乡了,分别两年之久,两年后才能回到京城见面,你等我回来,我一定去看望你的父母和孩子。大家都知道放在现在这只是一个客套话,两年时间那么长,一般人都会忘记的,谁还会记得!张劭对朋友的话深信不疑,很高兴的问了日期,最后共同约定了九月十五日来他家做客。

三、千金一诺

两年约定的时间很快到了,张劭跟母亲说了这件事,希望能提前准备好酒好饭(鸡黍)等待自己的好友范式。他的母亲认为你们已经分别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了,别人怎会记得,又怎会当真呢?为什么要这么相信他啊?张劭说别人不会,他一定会做到,这是做人的根本,他是一个非常讲信用的人,我和他相交多年,他从来不违背自己的诺言的!他的母亲听了,就说我现在为你们酿酒杀鸡等他到来。到了九月十五日,范式果然没有食言,来到了张劭家!看到好友来了,二人喝酒对饮,高兴极了,这就是”范张鸡黍”故事,说他们在一起喝酒吃鸡!也说明他们真挚的友情!

四、好友离世

范式在郡里做功曹,有一天张劭得重病,不能起床,他同郡的其他朋友照看他。他去世之前说,再也不能看到我的好友范式了,他是我至死不相负最好朋友啊!”他的另外朋友说,我们这样照顾你,还不是你最好朋友吗!张劭说你们是我活着时的好友,可天下却只有范式一人是我的至死不相负的朋友啊!不久张劭去世!

五、梦见好友

有一天晚上,范式做梦,梦见好友张劭对他说:”我去世了,如果你还没忘记我,来见我最后一面!”范式惊醒,大哭一场,才知道好友去世!他向太守请假,前去奔丧!

六、千里奔丧

他骑着最快的马到张劭那里,这时灵柩已经出发,就要下葬了,范式还没赶到,张劭的母亲说儿子还有未了的心愿!于是又等了一段时间,范式终于赶到,一到就叩拜灵柩痛哭,所有人都感动的流下眼泪。范式留在墓地,为好友修坟种树,最后才不舍的离开!范式后来做到了庐江太守,在任上享有盛名,他时常怀念自己的好友,每次想到好友都疼哭流泪。

结语:

“范张鸡黍”比喻朋友间友情真挚的人,我想这样的友情在这个世界上真的不是很多,他们的友情被后世世代传唱,其实我们要明白,真心对自己的朋友,朋友也会真心的对你的!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我们都应该想他们学习!

其他网友观点

范张鸡黍出自元代后期元杂剧代表作家宫天挺的《死生交范张鸡黍》,是根据《后汉书·独行列传》中的《范式传》而改编的。

故事梗概:

后汉范式 与张劭是好友,二人同在京师太学学习,后一起告归乡里,离开京师。范式对张劭说:“过二年当回来,顺路我要拜访令尊。”订好以秋为期。到了九月十五日这天,张劭便杀鸡作黍,父母笑他说:“山阳离这几千里,有那么准吗?”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误期。”话未说完范式便到了,升堂拜见张父母,尽欢而别。

后来张劭得重病,临终叹道:“只恨见不到生死之交。”当夜范式梦见张劭来对他说:“我死,订以某日下葬。你不会忘记我,但怎么来得及呢?”范式醒来马上穿上孝服,乘车赶去,还未到而已经发丧,到坟边将要下葬,但棺柩搬不动。张母抚棺问:“元伯还有话吗?”张妻说:“死人有遗憾,一定是等范先生。”停柩等待,见远处有素车白马,车上人恸哭而来,果然是范式赶到,范叩棺说:“去吧元伯! 死生不同路,请从此永别。”于是棺柩移动。范为之修好坟树才离开。

故事人物生平: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人。东汉时期名士。被举为州郡的茂才,四次升迁至荆州刺史。后升迁至庐江太守,享有威名,死在任上。

张劭,字元伯,汝南郡人,东汉时期名士,生卒不详。

范式和张劭是生死之交,其信义之风,为后人所敬仰。后人又称他们为鸡黍之交。

其他网友观点

“范张鸡黍”,讲述,山阳范式(字巨卿)和汝南张劭(字元伯),别时有约。期至,张劭杀鸡具食,其母以路远,料范式未必能来。张劭深信不疑,言未尽,范式至《文选·卷二十六》。

范式谨守诺言,张劭深信不疑,这对友人之间的信义与深情,被当时人视作楷模。故事原型取自,范晔所著《后汉书·范式列传》,为后人留下范张鸡黍、白马故人等典故。

范张鸡黍

范式(汜),山阳金乡人,年轻时入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结为好友。二人告假归乡时,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当归来,到您家拜谒令尊令堂,顺便看看您的孩子们。”

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将事情经过详细告诉母亲,请母亲准备酒饭,等待好友范式到来。张劭的母亲说,“一别两年,千里之外的许诺,你为什么如此坚信呢?”

张劭说,“范式这人非常讲信用,他说要来,一定不会骗人的。”母亲说,“既然这样,就为你们备好酒食吧。”就在约定的日期,范式真的来了,登堂拜谒尊长,就席畅饮,尽欢而别。

《后汉书·卷八十一》《潜夫论·卷八》《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七十一》

白马故人

后来张劭得了重病,郅恽(字君章)、殷子徵对他日夜照拂。张劭临终前,叹息说,“遗憾见不到我的死友”。殷子徵征说,“我和君章不是您的死友吗?”

张劭说,“你们两位是我的生友,山阳的功曹范式是我的死友。”说完不久就离世而去。这天,范式忽然梦见张劭,穿着寿衣对他说,“我已死去,阴阳相隔,您能否在下葬时来送我?”

范式从梦中惊醒,泪如雨下,悲叹泪下,连忙向太守请假,前去奔丧。太守虽然不相信鬼神,但认为范式这种感情是可贵的,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范式换上友人礼制的丧服,即刻出发。范式还没赶到,张劭的丧葬队伍已经开始行进,抵达墓穴时,灵柩忽然抬不动了,无法下葬。他母亲拍着灵柩说,“元伯,还有什么心愿吗?”

这时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望了一眼说,“一定是范式来了”。范式到了张劭灵柩前,对着灵柩叩首拜别说,“元伯,安心去吧,死生陌路,我们就此永别吧。”

送葬的千人队伍,听到这番话,都忍不住伤心落泪。范式亲自加入队伍,抬着灵柩前行,而后又停留在坟边直到仪式结束,又亲手在坟前种下新树,才洒泪而别。

《后汉书·卷八十一》《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三十八》《艺文类聚·卷七十九》

不负所托

范式又回到京师太学学习,这时,同在太学为诸生的,长沙陈平子,与范式并不相识。陈平子患病将死,他对妻子说,“我听说范式是一位义士,可以托死。我死后,埋在他家附近吧。”

陈平子撕了一张素帛,写了一封信范式。陈平子死后,妻子照着遗嘱操办了后事。范式归来,看到陈平子的信和他的坟墓,不胜悲痛,对着坟拱手作揖,哭泣不止,认为是他的死友。

范式将陈平子的妻子儿女,当作亲人来照拂,并亲自把陈平子的灵柩送归故里。在近隔临湘四五里的地方,将陈平子的素书安放在灵柩上,挥泪拜别。陈平子的兄弟来时,已经不见范式。

长沙当地巡查官吏到了京城,把这件事上奏给了天子,朝中官员听闻他的事迹,都争相邀请他到自己的府内任职,范式都婉言谢绝了这些邀请。《后汉书·卷八十一》

士者常贫

南阳的孔嵩,家境贫寒,父母年事已高。不得已改名换姓,应征做新野县阿里街的小卒。范式到新野巡视,县里选孔嵩做范式的马前卒,范式认出了孔嵩。

他挽着孔嵩的手臂说,“你是孔仲山吧?”,谈及平生经历,范式说,“昔日我们同在太学读书,现在我有幸当了刺史,你却愿意隐姓埋名当个庶卒,不会太可惜了吗?”

孔嵩说,“侯嬴长期看守城门,过得非常惬意。孔子也曾经设想在九夷之地安居,不嫌鄙陋。穷贫乐道是读书人的本分,难道也有贵贱分别吗?”。

范式让县令换人代替孔嵩,孔嵩认为自己先被雇佣,契约未满不肯离去。孔嵩在阿里居住时,品行端正,当地的子弟也多愿服从他的教诲。

于是有敕令召孔嵩去京师,中途在下亭留宿时,马被盗贼偷了。后来盗贼发现偷的是孔嵩的马,就互相责备,并把马送还给了孔嵩。孔嵩后来当了南海太守。范式也当了庐江太守。

《后汉书·卷八十一》《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四十八》《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一百二十五》

民间话本

民间盛传范张之谊,也衍生出许多话本,《搜神记·卷十一》《元代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水经注·卷三十一》中尤述孔范二人的断金之契。冯梦龙将范张故事改编为小说。

以张劭的视角,讲述在汉明帝时期,汝州南城人,张劭,世代务农,家贫,唯好读书。适逢明帝求贤,张劭亲赴洛阳应举。途中偶遇害了时疫的举子,倾囊舍命相救,奉以药饵粥食。

待得稍愈,互通姓字。张劭所救的范式,楚州山阳人,世代经商。父母早亡,已有家眷,近来弃商应举。二人虽因此事误了期限,却从此义结金兰,朝夕相处情如至亲。

半年后,范式思归,于是二人席间相约,来年重阳,范式必至张劭家中,登堂拜母。张劭返回家中,与母亲细说此事。次年重阳将近,张劭畜养肥鸡,亲酿浊酒。

重阳日洒扫草堂,遍插菊花于瓶中,设座,焚信香,又呼弟宰鸡炊饭。母亲说,“山阳路远,来再杀鸡不迟。”张劭说,“巨卿必不负约也。”张劭数往村前,不见巨卿。

候至更深,家人已各自歇息,张劭尤倚门等候,如醉如痴。渐至三更,范式果来,已为阴魂。原来范式为妻子所累,溺身商贾,近被蝇利所牵,忘其日期,今晨方知已至重阳。

千里之隔,非一日能至,唯魂魄可日行千里。于是范式嘱咐妻子,若无信义徒生无益,必不肯负故人鸡黍之约,且待吾弟张元伯至,方可入土,言毕自责而死。魂驾阴风来见故人。

张劭闻言悲泣,次日辞行,及至山阳,己过二七。当日范式妻扶灵枢,往郭外下葬。张劭追至,方知前梦不虚,范式妻言,未见元伯灵柩不行。元伯抚柩恸哭,送殡之人无不落泪。

元伯留下囊中之资,言与兄同归,求葬于兄侧,相伴朝夕,遂掣佩刀自尽。范式妻为之设祭,具衣棺营葬于巨卿墓中。

本州太守闻知上奏此事,明帝感二人信义,虽生时未能登第,亦可褒赞德行,勉励后人。于是赠范巨卿山阳伯,赠张元伯汝南伯。墓前建庙,号“信义之祠”,旌表门闾。官膳其子。

《喻世明言·卷十六》

总之,通讯发达的现代,我们不再需要以过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但同时我们也面临更多的诱惑。古人为信守诺言而轻生死,会如何看待,今人为蝇头小利而失本心。

我们想要的,微风正好,阳光不燥,是否真实存在?如果我们能,在繁华的世间,拾起一片宁静,在寡淡的世界,保留一份深情。也许身处严冬,心内也有一丝温存。

其他网友观点

比喻朋友间的信义与深情。语本《后汉书·范式传》:“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元·白朴《摸鱼子》:“季鹰千里莼鲈兴,更喜~。”△褒义。多用于友情方面。

《太平御览》 卷四○七引吴·谢承《后汉书》 曰:“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春别京师,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以秋为期。

至九月十五日,杀鸡作黍,二亲笑曰:‘山阳去此几千里,何必至?’元伯曰:‘巨卿信士,不失期者。’言未绝而巨卿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后元伯寝疾笃,……临终叹曰:‘恨不见死友。’寻卒,式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吾死,当以某日葬,永归黄泉。

子不我忘,岂能相及?’式觉而悲,驰往赴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未届而丧已发,引至圹将窆 (bian),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也?’妻曰:‘亡者有遗恨,必待范先生耳。’停柩移时,见有素车白马哭而来,母曰:‘必巨卿也。’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异路,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皆挥涕。

式执绋引,柩乃前进。式留止冢次,修坟树而退。”《后汉书·范式传》亦载。

【今译】 后汉范式 (字巨卿) 与张劭(字元伯) 是好友,二人同在京师太学学习,后一起告归乡里,离开京师。范式对张劭说:“过二年当回来,顺路我要拜访令尊。”订好以秋为期。到时至九月十五日,张劭便杀鸡作黍,父母笑他说:“山阳离这几千里,有那么准吗?”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误期。”

话未说完范式便到了,升堂拜见张父母,尽欢而别。后来张劭得重病,临终叹道:“只恨见不到生死之交。”当夜范式梦见张劭来对他说:“我死,订以某日下葬。你不会忘记我,但怎么来得及呢?”范式醒来马上穿上孝服,乘车赶去,还未到而已经发丧,到坟边将要下葬,但棺柩搬不动。

张母抚棺问:“元伯还有话吗?”张妻说:“死人有遗憾,一定是等范先生。”停柩等待,见远处有素车白马,车上人恸哭而来,果然是范式赶到,范叩棺说:“去吧元伯! 死生不同路,请从此永别。”于是棺柩移动。范为之修好坟树才离开。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友情真挚,可称生死之交; 或指款待友人; 也用以吊唁亡友。

与讲历史人物故事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