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陈胜吴广起义为何会失败?

网友提问: 陈胜吴广起义为何会失败? 优质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

网友提问:

陈胜吴广起义为何会失败?

优质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从跟不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陈胜吴广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语句,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等,这场农民起义来得是轰轰烈烈,去的也是非常神速、惨烈,历时六个月,在历史上可谓是昙花一现,那么陈胜吴广起义究竟是怎么失败的呢?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九百民夫被押往渔阳防守,由于天降大雨,延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陈胜吴广就商量,反正是死,不如起义敢一番大事业,于是他们二人率众砍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他们以“伐天道、诛暴秦”为口号,以“苟富贵、勿相忘”为理念揭竿而起,率领农民军占领了大泽乡,而后攻打蕲县,然后派葛婴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一连攻克了几座城池。

他们一面进军,一面不断地补充兵源、粮草,等到了陈县的时候,陈胜等人已拥有兵卒几万人,兵车六七百辆,起兵一千多。攻克陈县后,陈胜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杰前来开会议事,与会的人都说,“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持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昏君,诛灭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楚国的政权,论功劳您应该称王。”,陈胜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于是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这场起义很快就席卷了全国,受到秦朝暴政的百姓纷纷杀死地方官吏来响应陈胜,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一时间反秦斗争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各起义军英勇作战,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农民革命达到了高潮。

骄奢淫逸的秦二世听闻起义军逼近咸阳,如晴天霹雷,大惊失色,在都城空虚、调兵不及的情况下,只好依照少府章邯的谋略,赦免在骊山陵服役的几十万刑徒,封章邯为将军,临时组编成军队阻击起义军。陈胜称王后,封吴广为假王,这个假王怎么听起来都有点怪怪的感觉,不知道当时吴广心里舒不舒服,好不好受,假王应该只是暂时的,非正式任命的王,人家吴广和陈胜一起揭竿的,也是一样的屯长,陈胜虽然名头响点,但也不能亏了吴广啊,好歹得给点实在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官职称呼是最重要的,可以有权力来发号施令,也好给虚荣心一个交代。

陈胜派吴广去攻打荥阳,派周文去攻打咸阳,咸阳是秦朝的重兵之镇,随便是打不下来的,章邯率领自己训练好的新军和周文的起义军展开了正面交锋,很快周文的起义军就被这几十万由囚徒组成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章邯也迅速将周文斩杀,周文的死对起义军来说就是一场重大的打击,起义军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

此时,吴广的军队在攻打荥阳的时候也是屡屡失败,起义军将士在听到周文被杀的消息后,吴广的部下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吴广部将田臧和李归一番密谋后弄了一道假帛书,假传圣旨,田臧假装念诏书,李归乘机拔刀轻而易举的砍下了吴广的头颅。

吴广死后,陈胜的起义军更是军心大乱。

田臧等人把吴广的头颅送给了陈胜,陈胜不但没有责罚他们,反而还封赏了他们,提拔田臧做西路军统帅,如此看来,是陈胜看不惯吴广,借田臧之手除掉了吴广。

陈胜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起义军离心离德,一些有实力的头目也把目标转向了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各自称王,不打算跟着陈胜干了。

在事业逐步强大后,陈胜变得日益骄纵,蛮横无理,在合作伙伴吴广被杀后,没有了竞争对手,权力更加独居一身,他随意就处死部下,就算是大泽乡一起发过誓的也不例外,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内部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有些人因为害怕不得不自立为王,这就使得张楚政权出现危机,给了秦朝反扑的绝佳机会。

章邯在打败荥阳的田臧后,乘胜追击陈县的陈胜,陈胜和章邯展开决战,但陈胜还是败了,退守到现在的安徽蒙城,还是敌不过秦军的清剿,在逃跑时,陈胜不断的催促车夫庄贾,甚至对他拳脚相加,被打急了的庄贾忍无可忍,就把陈胜给杀了,然后投降了秦军。

昔日大名鼎鼎的陈胜吴广,就这样倒在了不起眼的部下手里,确实窝囊,如果他俩都是战死或许还对得起“起义”这二字。

陈胜吴广起义从谋划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的时间,究其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不忘初心,但他们的起义还是动摇了秦朝的根基,为后来刘邦、项羽推翻暴秦奠定了基础。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旧的的时代即将逝去,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这个时代属于平民,而不是属于过去的贵族。新的势力集团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而旧有的六国贵族也即将淡出属于他的时代,所以陈胜吴广起义喊出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呼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中华夏民族第一次平民起义,他标志着华夏人民不屈服于暴政,抵抗一切压迫的体现。

但陈胜吴广的起义其兴也勃,其衰也快,为何?做为最先起义的陈胜吴广为何最终没有取得天下,而刘邦却成功了。自陈胜吴广以后历代真正农民起义成功的几乎没有,有的就是刘邦与朱元璋,其他所有失败的缘由却是各有各的不同。但历朝起义首倡者没有成功的,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事情,也值得去思考。西汉王匡王凤,东汉张角黄巾起义,隋朝杨玄感起义,元末刘福通起义,他们首畅发起者,但最终成功的却是别人。

陈胜最大失败就在于称王太早(这不怨陈胜,没有经验可谈)对于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战略显然略逊一筹。修炼内功,巩固根基是陈胜第一要务,有人也建议过陈胜:“愿将军毋王,急引兵向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可惜,陈胜没有采纳,面对泼天富贵迷失了双眼,过早自立为王成为众矢之的,再就是骤然而富,失去了上进之心,小富即安。而且过度自我膨胀,享乐至上了,对秦朝的力量估计不足。陈胜的军队不是职业部队,起义部队过于繁杂,自己没有统一指挥培养。上下联系不畅,缺乏成大事的 能力和气度,刚刚有点地位就以自己出身为耻、陈胜把自己视为人上人。这样就拉开了与其他人的距离。不念故旧。不能礼贤下士,这样自然无法吸引人才和有识之士投靠,一旦失败却是四散奔逃。史载:“诸故人皆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自己也死于小人之手,由此也看可以看出陈胜绝非成大事 的人。

而从政治和经济上来说,陈胜的起义必须要代表“某一个集团的利益”也就是说,要有利益集团和经济势力跟随,起义刚刚开始的时候,陈胜以假冒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举行起义。但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有自己的“代理人”去为某一方利益集团去打拼,这就需要双方的结合,但遗憾的 是,没有任何一个利益集团去依附陈胜,陈胜也没有找到一个“代理”的势力、刘邦起事以后,就是代表了新兴的“地主和商人”利益。项羽则代表了旧有的六国的利益集团,所以他们的背后有源源不断地经济支持,而陈胜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获取。打胜一切好说,一旦失败就是万劫不复。

但陈胜吴广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历史的意义是伟大的,他的意义就在于给后世提供的例证,对于任何暴政,必须要勇于反抗。这也是华夏民族英勇不屈的体现。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

陈胜吴广格局有限,没有大的战略眼光,本身自己的军事能力也很差;在性格上不能知人识人,只是一味的招揽军队和扩充军队,大而不精;最重要的就是在还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政权时候就想着称王称霸,四处分兵出击,有点类似于流寇打法,遇上名将章邯就必败无疑。

虽然有历史的局限性,但一句“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却成为以后历代反抗暴政者的至理名言。

其他网友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主要是由于大秦帝国长期的压迫。陈胜一人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农民阶级纷纷响应,说白了,就是被逼无奈,顺反都是死,反了还有一线生机。

陈胜吴广起义之所以没有成功,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农民阶级所领导的局限性,没有正确的政治性口号,农民起义没有为农民的利益着想,领导者反而设身处地从个人利益出发。

陈胜集团的内部矛盾,陈胜滋长了骄傲的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的关系逐渐疏远。

大秦帝国的实力打压,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秦朝的日趋腐败,但是秦朝的军事实力仍然不可小觑。

陈胜作为领导者,却无法提供秩序,举止失当、赏罚不明、朝令夕改。最后陈胜死于自己的车夫,吴广死于一次火拼。

在高中课本中讲到,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被贵族地主阶级所窃取。主要还是当时的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先进的生产关系和方式。

没有建设性,只有破坏性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百度

如其说这次起义属于陈胜吴广,不如说是“天下苦秦久矣”的一个宣泄口。由于鲸吞的统一的方式遗留了很多问题,比如原六国的遗民还未适应秦国的法家制度,原贵族集团势力还存在等,总之大家还很缺少作为秦朝子民的心理认同,之后各路烽烟燃起,其领导人水平见识都远在陈吴之上,且首举义旗的陈胜吴广势力最广,地成为秦王朝首要打击目标。因而陈胜吴广作为“秦失其鹿”的始作俑者,却必定笑不到最后。

这次起义是华夏五千年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既有着开天辟地的意义,也必然在运动的组织、发展、战略等个方面都有着许多的缺陷,说失败是因为骄傲和章邯的缘故未免肤浅,不如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起义的口号是“将相王侯宁有种乎”,这是一个很高大上又很差劲的口号。

说他高大上是因为陈胜一语道破了“将相王侯真TM的有种”的现实存在性和非合理性,人人生而平等,不应该在出生时就注定要走的路,有这个见识,陈胜的眼光确实非常人能及,甚至无师自通地知道要扯楚怀王和扶苏的大旗;说差劲是因为这个口号给人一种没谈恋爱就提出洞房要求的误解,造反的目的就是成为“将相王侯”(几千年都是)本来没错,但如此赤裸裸的口号只能做不能说,类似于潜规则。而且这个口号给予了所有造反行为的合法性,对于“革命成功”之后的工作开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且跟着俩人参加造反的都成王侯将相了,那黎民百姓的角色又由谁来扮演呢?口号一出,就感觉像电影版《鹿鼎记》陈近南对韦小宝说的“他们抢了我们的钱,我们的女人,现在我们要想办法抢回来”的既视感。

所以,这个口号不能作为起义的标语,最多是内部动员会上说说就好了,你见过以“我要潜规则女演员”为口号的导演学院吗?

当然,作为开天辟地的第一回,口号直白一点也无可厚非吧。后世吸取教训之后的工作就充分多了,有的利用宗教装神弄鬼,有的借用为谶纬之学扮救世主,有的说要反抗暴政,有的则号称要均田免粮,总之就是不明说“抢粮抢地盘”。

第二,组织上混乱。在占领蓟县之后陈胜派两路征伐,一路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去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命令汝阴人邓宗攻占九江郡;一路是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自己则立于陈地做着称王称帝的美梦。

按说首义的地位,陈胜成为了各路义军中名义上的领袖。但秦二世惊慌失措派大将章邯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出来,编成军队向起义军反扑的时候,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失败。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逃跑的路上被他的车夫庄贾设计杀害了。最后庄贾带着陈胜的首级去向秦军邀功请赏去了。

缺乏有效的军队管理体系,派出去的要么自立门户,一去不回(武臣),要不身死军灭(吴广周文),如此,何以对抗秦王朝的虎狼之师呢?

牢记领袖曾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搭个草台班子,找几个啥都不懂的莽汉,就像推翻一个根深蒂固的王朝,很可笑不是?

第三,陈胜人品和修为皆不行。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夥涉为王的意思就是“一朝称王,阔气异常”,也可以理解为暴发户,因此内心膨胀的的陈胜毫不犹豫地斩杀了曾经的“佣耕者闻之”。在革命胜利之前,任何麻痹大意都是致命的,何况创业初期就为人其殿屋帷帐“沉沉者”(好阔气)。

陈胜死于章邯之手,正中了各路诸侯的下怀,因此各路义军开始真正活跃了起来。

第四,纯粹的农民起义是不可能成功的。

例数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两千多年的农民战争只有朱元璋一人是成功的。这并非偏见,中国古代历史少有靠农民起义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情形,世界上也少有靠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底层,从统计角度看,这个阶层缺少真正的领袖。

为何朱元璋会成功?的确朱元璋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出生贫苦毫无疑问,他一生最为自豪的就是以“淮右布衣”而问鼎天下。究其得天下的原因,其一,淮西给予他一个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参谋集团,后来加上一个神秘的刘伯温,这是一个比拟刘邦众参谋的团队;其二,徐达、常遇春、蓝玉这样的盖世名将是他的下属;其三,有气数,有时候要相信这些东西,元朝的百万大军莫名其妙的挂在一个不思进取的张士诚手下,跟陈友谅争斗时张选择袖手旁观,这些都能改变历史;其四,非纯粹农民反对暴政的战争,更多建立在“驱除鞑虏”的正义基础上。

而陈胜显然不具备上述任何条件,他的命运就如同任何一个乱世的始作俑者,成为众矢之的而受到围攻是宿命,如汉末董卓、隋末杨玄感等。在各路诸侯的眼中,陈胜只是一个出生低贱的佃农,之所以尊之为王,不过为秦朝虎狼之师寻一个靶子罢了。

我是凉州七里,专注于别具一格的文史,请多多交流,不吝赐教,烦请点个赞先,要不再帮我加一个关注吧,反正都已经看到这里来了。

与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