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孟姜女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网友提问: 孟姜女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优质回答: 相传,在秦朝时期,有一户孟氏人家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棵瓜,瓜秧…

网友提问:

孟姜女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优质回答:

相传,在秦朝时期,有一户孟氏人家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了隔壁姜家,等瓜成熟后,两家人打开瓜一看,发现里面竟然有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两家人一商量,就给起了一个名字,叫“孟姜女”。

等孟姜女长大后,方圆十里八里的乡亲都知道这是一个温柔贤惠,聪明能干,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

这一年,秦始皇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书生,为了躲避这样一场灾难,就从家里跑了出来,岂料在半路上遇到秦军,因为来不及逃跑,就跳进了旁边的一堵垣墙,而垣墙内,便是孟姜女家的后花园。

恰巧这时孟姜女跟着丫鬟一起逛花园,便发现了范喜良,范喜良看到孟姜女后,就急忙向她求救。

孟姜女身边的丫鬟就赶忙向老员外禀报,老员外一看,此生长得很是俊秀,与自己的女儿很是般配。便问范喜良家在何处,姓谁名甚,范喜良便一五一十回答了老员外的问题。

老两口一看,此人一表人才,举止大方,就想招他为婿,跟两人一商量,孟姜女同意,范喜良也很乐意。

不久后,两人就挑了一个吉日,摆了两桌酒席,请些亲戚,两人就拜堂成亲了。

两人成亲不到三天,就来了一伙衙役,不容分说,就将范喜良给抓走了。

这一去自然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等了一年,也没有一点关于范喜良的信息。

于是,孟姜女不顾二老阻拦,执意要去找范喜良。

辞别二老后,听说当时始皇正在抓人修长城,孟姜女就历经千辛万苦,北上到了长城。

到了长城周围,孟姜女逢人就打听范喜良的下落,问一个,人家说不知道;打听一个,人家摇摇头。不知道打听了多少人,才有几个好心的农夫跟她一起找到修长城的人。

一到了那里,孟姜女就问:“你们是跟范喜良一起修长城的吗?”

大伙点头称是。

“范喜良呢?”

修长城的人你瞅着我,我瞅着你,但谁也不吱声。

孟姜女见这一情形,忍着泪水,追问道:“我丈夫范喜良呢?”

“范喜良上个月就累、累饿死了。”有一个农夫吞吞吐吐说道。

“尸首呢?”

“尸体太多,监工都让填到长城里。”

话音未落,孟姜女就拍着长城大哭,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突然一声“哗啦啦”的巨响,长城想天崩地裂似地坍塌了一大片。

其他网友观点

真不真不重要,重要使她的对爱情忠诚。她的精神与史长存,让人感动,让世人学习的食粮。

其他网友观点

那只是反抗“出劳工”的一个“神话了”的缩影;孟姜,突出了寻找丈夫的忠贞爱情的节操。贺兰山地区土质为盐碱板结黏土,其兴建方式以“干打垒”为主;即:支设模板,将黄土适量加一些水湿润,夯实,拆除模板即成。山体承载力不稳定,突遇暴雨冲刷崩塌;无数次返工兴建,均无果。顾有贺兰山800里缺之说,乃巧合,非神话也。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

历史上长期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一直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的故事,但真的有孟姜女这个人吗?

据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说的是秦始皇时期,范喜良和孟姜女刚结为夫妇。丈夫范喜良便被秦国强征去北方修长城,并在沉重的劳役中被折磨而死。但此时的孟姜女并不知自己的丈夫已死,由于思念自己的夫君,孟姜女历经千难万险,跋山涉水来到长城脚下,满心期许能够与修长城的范喜良团聚。

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后,见到的只有冰冷的长城,而她的丈夫范喜良却早已埋骨在长城下。她为此痛苦,哭声震动天地,泪水飞溅,把长城也给冲塌了一道四十里长的缺口。

但故事终究是故事,历史上其实并没有孟姜女哭长城这件事,而这个令人叹惋的故事形成却有一段漫长的历史。

据考证,《左传》记载齐国有个叫杞梁的武将,在攻打吕国时战死,“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事情记载很简单,就是个军人出征,战死沙场,国王回国派人去安慰了一下。这中间与长城根本就联系不上。而且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也比秦国修筑长城的时间早了好几百年,但它就是孟姜女哭长城故事最初的胚胎。

到了汉代,这个故事开始持续发酵,《说苑》在这个故事后面续上了一段:“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而隅为之崩。”此后,《列女传》、《闺苑》等书也开始有了这个故事。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雏形了,而在这些故事里的范喜良也被考证可能就是杞梁的谐音。

可是,这些书中,既没有提长城,也没有孟姜女的名字,还不能算是情节完整的故事。后来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一首唐代段曲,说孟姜女去长城为丈夫杞梁宋寒衣服。说明到了唐朝这个故事已经演变成具有一定的情节。

直到宋代,据《北辕录》记载,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已经十分完整,并且开始流传广泛,甚至于有的地方还为孟姜女修庙立像,自此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正式成型,孟姜女这个哭倒长城的烈女形象才真正树立了起来。

孟姜女哭长城,本来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很形象的在民间百姓之间口口相传,甚至还被编为话本、戏曲、歌曲等形式,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在封建统治时期,百姓大多受到统治者的封建压迫统治,长期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徭役,这个故事真实的反映了百姓反抗压迫的最淳朴的呼声。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

其他网友观点

“孟姜女的故事”,是个传说,也就是说,历史上应该并没真正发生过。

这个故事,大约成型于唐代,当然,以前已经有了些许“根苗”。

说“成型”于唐代,至少有如下证据。

一个证据,是唐初的《琱玉集》。

这部书,作者不详,分类很像南朝刘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容却很具民间色彩。原书据说十五卷,今仅存唐写残本十二、十四两卷。

十二卷《感应篇》中说——

杞良,周时齐人也。庄公袭莒,杞良战死。其妻收良尸归,庄公于路予(遇)之,良妻对曰:“若良有罪而死,妻子俱被殓设。如其无罪,自有庐室,如何在道而受予(遇)乎?”遂不受吊。庄公愧之而退。出《春秋》。

一云: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后园树上。起(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对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良曰:“娘子生于长者,处于深宫,容貌艳丽,焉为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君勿辞也。”遂以状陈父,而父许之。夫妇礼毕,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杀之,并筑城内。起(超)不知死,遗仆欲往代之。闻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而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死人白骨交横,莫知孰是。仲姿乃刺指血,以血滴白骨去(云):“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沥血,果至良骸,血径流入,使将归葬之也。出《同贤记》。

二说不同,不知孰是。

另一个证据,是敦煌曲子中的《捣练子》。

上世纪初,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大量唐五代民间抄写的词曲,其中大部分,被两个叫伯希和的法国人、斯坦因的英国人所劫持。从发现的这些词曲中,整理出了约1200余首。

《捣练子》是其中一首,其曰——

孟姜女,杞良妻,一去烟(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还有一个证据,是唐代汪遵的诗。

汪遵,《唐才子传》云:“宜州泾县人。幼为小吏,昼夜读书良苦,人皆不觉,咸通七年韩衮榜进士。”咸通七年,是866年。韩衮,韩愈之孙,是当年榜科状元,汪遵是进士。

他的《杞梁墓》诗云——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妇孺,谁解坚心继此来。

可知,唐代时候,孟姜女这个名字已经有了;她的丈夫杞良或曰杞梁役使燕山为秦始皇造长城而死;孟姜女随后寻去了那里。

总之,唐代孟姜女的故事已经很盛行了。

后来,这个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一般多作范喜郎和孟姜女。

南宋周煇地理笔记《北辕录》中,也有相关记载。其曰——

“八日,至雍丘县,县故杞国,武王封禹后东楼公。县东有葵丘,齐桓公所会也。行二十里,过空桑,伊尹所生之地。又里许,即伊尹墓地,名三家。次过范郎庙,其地名孟庄庙。塑孟姜女,偶坐配享有,蒙恬将军也。”

宋代已经说“范郎”了,而且,民间亦为孟姜女塑像立庙了。

那么,追根溯源,这一传说何为滥觞?

前面讲到,《感应篇》中说“杞良,周时齐人也。庄公袭莒,杞良战死。其妻收良尸归”云云,“出《春秋》”。

其实,不是《春秋》经,而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文字不尽同,大致意思对。《左传》云“杞殖”,“梁”是其“字”。

这也就清楚为何后世有人说是“杞梁”了。

但是这里,只讲到杞梁为庄公战死,其妻“郊吊”并“抢白”了齐庄公。

这是前550年的事情,这年孔子1岁。

约500年后,刘向著《说苑》,卷四“立节”中,更详细地讲了“齐庄公且伐莒”的作战过程。

其说到,杞梁和华舟奋勇杀敌,莒人说,你们不要战死,咱们共同掌管莒国吧。此时,杞梁、华舟豪气干云地大喊:“‘去国归敌,非忠臣也;去长受赐,非正性也;且鸡鸣而期,日中而忘之,非信也。深入多杀敌者,臣之事也。莒国之利,非吾所知也。’遂进斗,杀敌二十七人而死。”

《说苑》接着说:“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弛,而隅为之崩。”

后面哭塌城墙一说,很可能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

刘向还著有《列女传》,被称作是中国最古老的“妇女史”。其“四”,亦有齐杞梁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的记载。

《列女传》,对于后世出现并形成广为流传的“女杰”“烈女”等,起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其他网友观点

把早已有之的民间传说故事,与巩固边防的长城连在一起,讲得有鼻子有眼,以此抹黑废除分封制的秦始皇,是忠于封建帝王的御用文人的一大发明创造。

与孟姜女的故事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