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折柳送别的典故:古人离别时为什么折柳,折柳送别有何深意?

网友提问: 古人离别时为什么折柳,折柳送别有何深意? 优质回答: 谢邀,试答之。 折柳,其意有三: 一、代指篱…

网友提问:

古人离别时为什么折柳,折柳送别有何深意?

优质回答:

谢邀,试答之。

折柳,其意有三:

一、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

东晋·葛洪《抱朴子·讥惑》:“大楚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秦殽函袭嶮,而无折柳之固。”二、原为《折杨柳》曲的省称

《折杨柳》曲属于古横吹曲之一,据西晋·崔豹《古今注·音乐》所载,传说西汉时期的张骞从西域传入一首《德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魏晋时期,该古辞亡失;西晋太康末,京洛又有《折杨柳》曲,辞多言兵事劳苦。南朝梁 、陈和唐人多以此为题,含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词牌名《杨柳枝》亦名《折杨柳》)。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三、折取柳枝

北朝时期的《乐府诗集》所收篇目——《折杨柳歌辞》中有这样一句:“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写得是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柳者,留也,在古代习俗中是作为惜别的象征。

在咱们中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者、行者常折柳互赠留念;不惟如此,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折柳”一词明确用作赠别或送别,语出《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霸桥即灞桥,《开元天宝遗事·销魂桥》卷下:“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

唐·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唐·韩翃《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唐·王翰《凉州词之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唐·权德舆《送陆太祝》:“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其他网友回答

与折柳送别的典故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