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安徽历史文人有哪些人 安徽历史文人? 安徽有名的文人

安徽历史文人有哪些人 安徽历史文人? 安徽有名的文人 一、安徽历史文人? 安徽巢湖流域的 有巢氏 被誉为华夏“…

安徽历史文人有哪些人 安徽历史文人? 安徽有名的文人

一、安徽历史文人?

安徽巢湖流域的 有巢氏 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而在离巢湖流域,不远处的淮河之滨将在下一个时代迎来改变华夏历史的治水英雄大禹。在淮河中游的涂山大于我国远古时代部落联盟的最高领袖,因治水闻名天下,他治水过涂山,结婚于涂山,会诸侯于涂山,涂山已然成为大禹功绩的象征。

大禹之子启禁令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从此纷繁精妙的朝代更迭开始了。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恒公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霸主,而辅佐他成就霸业的证是安徽颍上人管仲。而管仲与另一个安徽人鲍叔牙之间的友情,更是为世人所歌颂,人称“管鲍之交”

安徽涡阳人,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及主张无为而治,清心寡欲和顺应天道,却在数百年后的汉初大放异彩,被统治者奉为圭臬。

三家分g意味着春秋时代的结束,战国时期的到来,变法. 征伐 .合众连横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来自楚地(今属安徽的甘茂,甘罗爷孙二人相继入仕秦国官拜丞相凭借着卓越的外交才能助秦一统天下成为中国历史关键节点的推动者。

告别了远古.先秦中国历史的记忆愈来愈清晰,秦朝暴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揭竿而起,拉开了秦末战争的序幕,最终刘邦项羽成为最大的两股势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鸿门宴登场了,刀光剑影觥筹交错与其说是刘邦与项羽的较量,不如说是刘邦谋士,亳州人 张良与项羽亚父,巢湖人 范增 之间的对决。

最终,刘邦赢得了天下,建立了让世人为之骄傲的大汉王朝,后大肆分封刘姓诸侯王,其中有一只刘姓诸侯王,在安徽淮南地区建立了淮南国。

第二代淮南王 刘安 缓缓步入历史舞台。他编纂的《淮南子》一书成为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不可多得的著作。但 刘安 更为人所知的是其在炼丹经过中发明了豆腐,从此中国人的胃又多了一份食材。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400年,汉家天下摇摇欲坠,力挽狂澜的枭雄强势崛起。

曹操(安徽亳州人)他天子以令诸侯。扫平北方成就千百年来中国人经典的谈资,或忠或奸至今争论不休。

与此同时。在同时代另一条看不见硝烟的“战线”中,同为亳州人的华陀。矢志不渝的坚持救死扶伤,发明了全球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拯救了无数人的生活,被世人尊称为“神医华佗”。

曹操死后,在他庞大势力的基础之上,其子 曹丕,安徽亳州人,取代东汉,建立曹魏政权。

群星璀璨的三国时期浓墨登场。

在周瑜(今安徽舒城/庐江人)。鲁肃(今安徽定远人)。吕蒙(今安徽阜南人)。这些将领的奋战之下,东吴与曹魏,蜀汉三国鼎立赫赫有名的三国时期形成。

三国的印记不仅在于战争.历史还在于文学文化。吕蒙以一己之力为汉语贡献了“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多个成语典故,提及三国时期的文学史,竹林七贤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们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在基本灵魂上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嵇康(安徽涡阳人)刘宁(安徽宿州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乱,华夏重归一统,中国人魂牵梦绕的盛唐来了,唐诗成为大唐盛世的最佳见证。

物极必反,大繁荣的大唐终将迎来分崩离析,中国历史再次迎来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潘镇割据各自为战。泸州人 杨行密(今安徽长丰人)崛起于行伍之间,成为五代十国中吴国的实际奠基人,跻身那个年代的佼佼者,至今仍有吴王遗踪让世人凭吊

大宋后人眼里积贫积弱,却一手终结了五代十国的战乱,中原再次一统中国的经济文化将再次迎来高峰,在丞相吕夷简(今安徽凤台人)名城包拯(今安徽肥东人)的辅佐之下北宋迎来“仁宗盛治”

其中,包拯以其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特点被世人称为“包青天”并建立包公祠作为纪念,成为从古至今百姓对于官员的最高评价。

一副清明上河图让北宋的繁荣为后人所憧憬,从而奠定了宋画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宋画第一的李公麟今(安徽舒城人)更是不遑多让其所擅长的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成为千古绝唱。

元末农民起义遍及安徽南北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传奇皇帝朱元璋今安徽凤阳人,崛起于元末战争,谁能想到这个做过和尚、乞丐的濠州人最终能一统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成为安徽历史上第一位出生、成长在此的皇帝,是古时的安徽养育了这位底层出身的皇帝,而他 也深深地改变了安徽成为现代安徽的溯源

接下来,淮河以南的安徽人开始大规模登上历史的舞台,接过淮河以北安徽人的接力棒再续写安徽的辉煌。

大明朝的建国元勋,淮西集团崛起疑似名将名将辈出。

安徽千年历史上第一波人才高峰到来。

他们中有平定张士诚、福建、西征北战的汤和(今安徽凤阳人)

有运运筹帷幄,堪比汉代丞相萧何的左丞相李善长(今安徽定远人)

有大战陈友谅、北伐攻占元大都的名将徐达、常遇春(分别为今安徽凤阳人,怀远人)。

有在不入耳海大破北元,彻底

摧毁其统治体系的征虏大将军蓝玉(今安徽定远人)

在整个大明朝,安徽人的身影不仅存在于明初创业阶段,还出现在明中期危机四伏的海防战线。

曾位极兵部尚书的胡忠宪(今安徽绩溪人)任用得力干将,定下征倭作战方略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绝倭寇内应历经数年、弭平倭患。

戚继光(今安徽定远人)正是在胡宗宪麾下脱颖而出,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最终荡平倭患,成为家喻户晓的抗倭名将与民族英雄。

明末朝政腐败。天启朝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祸国殃民,“铁面御史”左光斗(今安徽枞阳人)是当时著名的“东林六君子”其中一个,他一边实施“三因十四议”屯田方案、兴修水利救命于水火,一边不畏强权对抗权宦魏忠贤终被下狱折磨而死,成为永载史册的忠义之

明朝时期的安徽人不仅活跃于朝堂和战场在医学领域也颇有建树,新安人物及学派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徽洲人汪机(今安徽祁门人)取各家之长医学著述十余部

李时珍评价其为“名冠全国的四位医学大师”成为新安医学奠基人。

清朝

在安徽历史上清朝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康熙六年,江南省正式拆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正式建省,现代意义上的安徽正式诞生了。

在经过千年的积累和洗礼,清朝时期安徽人在各个领域全面崛起。

文学领域

开头来说便是闻名天下的桐城派,这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安徽桐城人,方苞、姚鼐、刘大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叱咤清朝文坛百年。

清朝文化领域的繁荣,不仅在于散文,还在于文化,经典小说乃至绘画,篆刻等领域。

文化经典最知名的莫过于《四库全书》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全面最体系的拓展资料。

而有一位安徽人正是《四库全书》的纂修官,清朝哲学家,想法家戴震(今黄山屯溪人)他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一个,皖学的集大成者。

清朝中后期社会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为实现讽刺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土壤,而这方面,集大成者莫过于无尽心(今安徽全椒人)他是清朝最辉煌的小说家其中一个,所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篆刻

在文化领域的另一条战线,书法篆刻领域产生了一位泰斗级人物被世人称之为“四体皆精,国潮第一”,他便是邓石如(今安徽安庆人)。他是清代碑学书家擅长四体书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邓石如又是篆刻家开创皖派中的邓派。

绘画–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中便有两位安徽人汪世慎(今安徽休宁人)罗聘(今安徽歙信人)

京剧鼻祖

程长庚(今安徽潜山人)

徽商

胡雪岩(今安徽绩溪人)

中国第一状元县

休宁县从唐武德五年(622)正式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止科举近1300年全国共出状元800平均每三个市县才有一名而休宁县就出了19名状元(宋朝2位、明朝3位、清朝14位)

淮军集团

合肥h李鸿章投身于团练组建淮军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后来,淮军成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大批淮军将领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

安徽青年历史上第二波人才潮来临

他们有张树声、刘秉璋、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毓兰、吴长庆、丁汝昌、卫汝贵、聂士成、程学启等。

“中国铁路之父”

徽州婺源人詹天佑(今属江西)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戏路,震惊中外,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二、历史文人怎样评价张学良?

张学良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历史文人,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一个有远见的领袖,曾经参与北伐战争,积极支持国民革命军推翻封建统治。然而,在1936年西安事变中,他选择与合作,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虽然他在政治上有所动摇,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民族的忠诚仍然值得肯定。因此,历史文人对张学良的评价是复杂的,但他所做的努力和对民族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三、了解历史丛书?

一本书知晓中国历史丛书——一本书知晓夏朝作者《一本书知晓夏朝》编写组编出版社全球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刻2010年9月 第1版ISBN9787510025983定价25.80

内容简介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的《一本书知晓中国历史丛书》之《一本书知晓夏朝》总共分为四章,分别讲述夏前历史、夏朝著名人物、夏朝著名历史事件以及夏朝的科技、文化成就。《一本书知晓夏朝》内容通俗易懂。

四、了解历史文案?

由于历史文案是指有关历史事件的文件和文件翻译,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并正确把握历史的走向和进步,对我们的学术研究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历史文案也能帮助我们追溯祖先文化,从而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在进行广泛阅读的经过中,也是进步大众思辨与批判能力的一种有益途径。历史文案的保护和利用一个重要的文化难题,应该加强措施,保护和传承中国杰出历史文化。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历史文案可能与现实状况或时代思潮产生矛盾,因此在处理历史文案时需要具有严谨的态度和批判的灵魂。

五、海南历史上的文人?

  白玉蟾(1194~?)南宋时人,字如晦,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一说福建闽清人。着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

  海瑞

  海瑞(1514~1587年)海南琼山人。明朝名臣、政治家。“海南四绝”其中一个。

  丘浚

  丘浚(1418~1495)海南琼山人,明朝理学名臣、学者,着名文学家、教育家,“海南四绝”其中一个

  王弘诲

  王弘诲(1541~1617)海南定安人,明代名臣、教育家。礼部尚书(正二品),卒后赠太子少保。王弘诲为海南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其中一个是“奏考回琼”。

  张岳崧

  张岳崧(1773~1842),海南定安人。清代名臣,“海南四绝其中一个”。

  王桐乡

  王桐乡(1428~1512),原名王佐,海南临高人,因他家乡盛产刺桐,故名王桐乡,是五百年前明代的着名诗人,“海南四绝其中一个”。

  邢宥

  邢宥(1416~1481)海南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家、学者。为官20余年,历任四川站定临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着有《湄丘集》。他与丘浚、海瑞齐名,合称海南“一鼎三足”。

  钟芳

  钟芳(1476~1544)海南三亚人。明代着名的学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当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的着名人物。他“上继文庄(丘浚),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影响。着有《春秋集要》、《学易疑义》等着作,被人尊称为“岭海巨儒”。

  唐胄

  唐胄(1474~1539),字平侯,号西洲。明代琼山府城东厢攀丹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攀丹村)人。明代着名的政治家、学者,历任户部山西司主事和河南司主事、员外郎、广西提学佥事、云南按察司副使、云南右参政、云南右布政使、广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户部右侍郎等职,后调任北京户部右侍郎,又转为右侍郎。着有《琼台志》等。

  王映斗

  王映斗(1797~1878),海南定安人。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官至大理寺卿(从二品,相当最高法院院长)。“生而显异,读书过目成诵……海外无双”,为人诚直正大,为官公正廉明,关心人民疾苦,爱国忧民。

六、了解历史的名言?

  1.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赫尔巴特

  2. 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为根据,这正如一种新的爱情不能和旧的爱情一样。——胡也频《到莫斯科去》

  3. 历史有两部:一部是官方的,骗人的历史,做教科书用的,给王太子念的;另外一部是秘密的历史,可以看出民族大事的真正的缘故,是一部可耻的历史。——巴尔扎克《幻灭》

  4. 历史有如悲剧,要没有情欲、罪恶、灾难,在其中掀风作浪,就会显得毫无生气,令人生厌。——伏尔泰《天真汉》

  5. 历史有三种不同的任务,我们可以称为科学的、想象的或推测的和文学的。——乔治.屈维廉《克莱奥――一位缪斯》

  6. 历史有自己的生活,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艺术创新工程》

  7.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物品就是它所激起的热诚。——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8. 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悲惨全球》

  9. 历史还不是一门科学,仅仅靠伪造和删节才会被弄得像门科学似的。——罗素《自在与组织》

  10. 历史会重演。——修昔底德《历史》

  11. 历史家的任务在于区别诚实的和虚假的,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够接受的。——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12. 历史家的责任是要确切、诚实、不情感用事;无论利诱威胁,无论憎恨爱慕,都不能使他们背离诚实。——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13. 历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辉煌人物的间歇出现。——阿伦.尼文斯《历史学导论》

  14. 历史事件乃是人类心灵活动的表现。……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事件时,则必须研究大众是在怎么想的。——科林伍德《历史的觉悟》

  15. 历史是不能容纳谎言的……——唐.《只是过剩》

  16. 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阿克顿

  17.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笑面人》

  18. 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务的记忆。——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19. 历史是为活着的大众而写的。活着的大众搜了死者腰包之后,踏着死者尸体前进。——罗曼.罗兰《母与子》

  20. 历史是严峻的。历史并不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古华《芙蓉镇.人情.鬼情》

  21.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彼得.海尔《在历史中遭遇》

  22.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赵鑫珊《哲学与当代全球》

  23.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廖沫沙《廖沫沙近作选.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4. 历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创新的……——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家》

  25.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历史哲学》

  26.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

  27. 历史是聪明分子文化活动的结局。——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28. 历史睡了,时刻醒着;全球睡了,你们醒着。——洛夫

  29. 历史学家不能容许历史学这门学科堕落到这种地步,以致于捏造的历史成为宣传政治神话的工具。——落米拉.塔帕尔《教派主义与印度史的撰写》

  30.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大众的想像力。——马克.布洛赫

  31. 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安宁》

  32. 历史是人类的过去的聪明。——亨利―伊雷内.马鲁《历史如同聪明》

  33. 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克罗齐《历史学的学说和操作》

  34. 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汤因比《汤因比论汤因比》

  35. 历史本身是天然史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是天然生成为人这一经过的一个现实的部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6. 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乔治.屈维廉《克莱奥――一位缪斯》

  37.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

  38. 历史不仅是聪明中很有价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休谟《论历史研究》

  39. 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华岗《中国历史的翻案》

  40. 历史不时表现为一团乌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转的洪流一样。——雅斯贝尔斯《人的历史》

  41. 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诚。——乔治.屈维廉《克莱奥――一位缪斯》

  42.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灵魂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43.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44. 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米.左琴科《一本浅蓝色的书》

  45. 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结局来评定的。——乔万尼奥里《斯巴达克思》

  46. 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大度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范文澜《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七、了解历史的成语?

形容历史的成语有很多。

第一个:源远流长 形容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第二个:青史流芳 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第三个:披古通今 研究历史,通晓古今

第四个:史无前列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

第五个:大江东去 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进步

等等。

八、了解家乡文化历史?

“作为一名扶风学子,这次活动加深了我对家乡周原文化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了解,也增强了我进修生活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灵魂动力!”来自西安财经大学的张溎云深有感慨地说。

近日,扶风县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进修考察操作活动,受到了外界关注和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一致好评。

九、了解春联的历史?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进步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梦想。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这样看来,“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十、了解王法周朝历史?

1,征伐。如哪国有内乱,或侵犯他国,或有其他违背礼法之行为,天子亲自或委派某个大国去征伐。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2,制订道德礼仪制度。王朝内有一官职叫司徒专门负责全国的礼教,制订统一的道德行为准则推行全国。

3,颁发历 书。历书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文献,有专人每年考订一次颁行全国。各国依此而安排四季的活动。

4,制订王法。王室有专门负责法律的制订和执行的官员叫司寇。 所定的王法毫不例外地通行各国。

5,统一度量衡。说到此顺便提一下,长期以来大众以为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其实度量衡在秦朝以前就已经统一了。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