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观园
壹
今年,无疑是文化类节目的大年。
表1:2017年部分文化类节目及评分一览
在娱乐过剩、明星过剩的一轮综艺洗牌之后,文化类节目的确能担得起“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样一句回报。
如果说,敢在娱乐化风潮下,以一个项目的另辟蹊径,做一档文化类节目是一种魄力;
如果说,敢在快节奏文化下,以一个团队的多年坚守,做一系列文化节目是一种担当;
那么,敢在此风潮此文化下,以一个频道的矢志不渝,做一个文化频道又是怎样的一种超越时代的情怀?
而你,应该马上能联想到,这个频道便是凤凰卫视。
贰
传媒1号一直有一件非常骄傲的事儿——我们隶属于凤凰卫视旗下。所以,从传媒1号上出来的文字,我们也希望恪守着凤凰精神中文化清流、思想独立、人文观照的初心,一如多年以来,凤凰卫视所坚持推出的精品文化类节目。
表2:凤凰卫视部分文化类节目及评分一览
而在凤凰卫视如星河璀璨一般多姿多样的文化类节目中,有一个坚守了12年、600期的文化类节目绝对不容忽视。
它,就是《文化大观园》。
《文化大观园》开播于2006年的凤凰卫视中文台,是一档围绕社会和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文化思想与历史文化等种种课题进行探寻答案、抒发情怀的文化类节目。
伴随着文化类节目的崛起甚至未来的发力,我们似乎能在这档“活化石”一般的文化类节目中,学到一些文化类节目更深层的密码:
首先,是文人为中心的创作机制。在《文化大观园》中,有一位灵魂人物——王鲁湘。他是一名著名的文化学者,1956年出生于湖南,1982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并留校,1984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研修中国美术史,1987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2年离职。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在《文化大观园》中,他不但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还是这个节目的总策划。于是,他的文人的修养、见识、谈吐、深度、视角、格局,就深深地嵌入在每一期节目的选题、探讨与制作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是中国文人在视频文化为主导的年代下,以自身能量试探当代文人价值的一种尝试。
事实上,这样以文人为主导的文化类节目制作,在凤凰卫视还有很多。凤凰的文化类节目,一定是以文人为核心,以文人为标签,以文人为凝聚力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文化的原味。而这样的做法,在目前国内主流的文化类节目中,却并非常见。有专业的编导,有专业的主持人,而文人更多以顾问的身份参与其中。当董卿以其饱读诗书的才女形象深入人心后,这样一种以文人为核心的创作方法,是不是应该更引起关注与研究?至少,不失为一种方向。
其次,是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源分配。《文化大观园》有与目前国内迅速发展的综艺截然不同的节目气质,没有花哨的后期包装,没有超多机位的拍摄手法,朴实、简单、纯粹的不像是这个时代的节目。
然而,这就是资源分配的区别。你会看到,在《文化大观园》里,更下重功夫、大力气去完成的,是关于课题背景的深挖,关于资料内容的梳理。而在一档文化类节目重,或许文化营养的浓度,才是观众最为关心的重点吧?
当然,本文观点并非舞美、拍摄、剪辑、特效这类包装性的用功无益,事实上它们大大提高了综艺节目特别文化类节目的可看性,然而,在文化类节目最本质的内容源头上下重功夫,是需要优先于其他的。
叁
《康熙来了》与《文化大观园》皆始于2006年。
当我们为十年停播的《康熙来了》而唏嘘,《文化大观园》却走到了600期的节目大庆。这大概就是文人的坚守,不以外界的波澜、利益的纷扰、时代的倏忽而轻易放弃初心。
而在第600期这个特别的属于节目自己的节庆里,《文化大观园》也要做一个特别的选题——《“大巧若拙,淬炼匠心”——中日文化大家对话匠人精神》。
为什么在600期的特别节目中做这样一个选题呢?
第一, 渊源已久。
12年的经营,能给一个节目带来什么?除了对其坚守多年的敬意与美誉,更多的,是这个领域内的专精、积淀、人脉、资源与品牌。
事实上,在2015年《文化大观园》就已经前往日本拍摄了五集的《匠人之国》系列,从漆器、铁壶、浮世绘、能乐、武士道五个体现日本匠人精神的文化艺术领域切入到日本社会,用节目中的一句话说,就是“虽然看的只是小小匠人,见到的却是家族传承,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除了《匠人之国》,还有《中国元素日本制》系列、《歌剧<鉴真东渡>》。
得益于多年来对日本文化社会的深入肌理,才有了本次特别节目的丰富储备。在本次的特别节目中,有来自日本国宝级能乐鼓师的大仓正之助带来的表演(曾出现在《匠人之国·能月》)、有来自日本漆器大师三田村有纯的先生说法(曾出现在《匠人之国·漆器》)。当然,还有更多在多年来《文化大观园》中积累下来的文化资源、重要人物共襄盛举。
第二, 政治格局。
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45周年,而在今年9月,将在日本驻华大使馆举办系列活动。活动之一,正是凤凰卫视与日本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文化大观园》600期特别节目。
从境内到境外,有不计其数的中文频道。有的有垂直领域的受众,有的有一方领域的受众,但是论及有国际影响力的频道,论及能代表中国名片的频道,或许也仅有央视与凤凰卫视了。所以,一方面,选择日本作为600期的主题既是多年合作的延伸,另一方面,又是凤凰卫视在国际关系维系上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
第三, 时代需要。
虽然2015年,《文化大观园》便以“匠人”切入日本,但“匠人”一词在中国大放异彩,始于2016年初。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已然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层次。甚至,“工匠精神”跻身入“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列。
这,是尤其时代背景的。中国制造以量取胜、以价制敌,但品质欠佳是制约中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事实上,日本制造业也经历过粗制滥造的阶段,但日本在60年代通过实施“质量救国”战略,才让日本制造打开了全球市场。
而日本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质量救国”战略,其根源正在于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匠人社会”的文化基因。匠人精神在日本传统文化无所不在,日本匠人用一种虔诚的心去对待事物,去赋予事物以灵魂,而这就让工艺上升为艺术。这样精神在日本社会达成共识,因而匠人在日本备受尊重,由此也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基于“匠人精神”的中日文化交流,无疑是目前之中国最需要向日本文化取经的。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打开国人的视野,影响国人的意识,纠偏国人的局限,当“匠人精神”同样也扎根于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中国制造才有升级之可能。
结 语
做一个文化节目不易,做一个文化频道更难。
然而不管一个文化节目,或者一个文化频道,都是日积跬步的千里之行,从做好一期一期再一期的节目作为基点,终于到了600期的驿站,而回望,已然十二年的风雨兼程。
今日推送列表
【头条】天价片酬请明星?《白夜追凶》:我们不用,因为性价比太低
【二条】匠人精神,是开播12年、600期的《文化大观园》最好的写照
【三条】微博、知乎、今日头条如何打响内容第三次世界大战?
【四条】1号学术|陈宪奎:付费墙——《纽约时报》数字化转型与美国报业发展(4)
【五条】1号招聘 | 传媒1号 长江日报评论部 乐视影业《LOHAS乐活》腾讯企鹅媒体平台 旅游卫视《旅游大视野》
推荐阅读
▲依靠综艺起家的浙江卫视,在2018年或许需要改变了
▲2017,社会“非媒体”机构传媒人才需求10大趋势 ——180家非媒体机构招聘信息词频分析数据报告
▲从烫手山芋到香饽饽,接下来会是 “慢综艺”的天下吗?
▲”新款苹果手机发布”的传播学“阴谋”
▲传媒学子,这里有大师姐给你的一封信
▲广电总局出高招,收视率造假顽疾或将彻底解决
▲除了豆瓣,谁还能成为口碑的评判参考?
▲慢综艺的下一站,牵手地产?
▲详解升级管控!五部委电视剧管理“组合拳”告诉你这五件事
▲“是PD不是奴隶!”韩国两大公营电视台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罢工,地上波还是制作节目的最佳环境吗?
▲《中国有嘻哈》:能否让亚文化逆袭成主流文化,吸引资本注意?
▲电视台要靠电视生存?早揭不开锅了!
▲报纸休刊请别哭,这对记者其实是好事
▲自家头条举报自家报社社长,还有这种操作?
▲野蛮生长时代结束了,弹幕实名制后还能否愉快吐槽?
▲视频网站暑期档盘点:这块娱乐乌托邦,还能存在多久?
▲电视平台暑期档小结:凛冬将至
▲从秀流量到拼演技,尬吹“演技”的四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