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龙与忠狗
快速查询码:121
本文共43418字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图片9张
作者:一路向暖@漫步集
编辑:一个男人在流浪@漫步集
宠物犬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不单单出现在许多家庭中,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中同样少不了它们的身影,不乏流传甚广的忠犬八公、史努比、高飞等等荧幕角色。这其中有一部上映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典动画《法兰德斯之犬》(也有的将其称为《龙龙与忠狗》),剧情的设计充满生命的喜悦与磨难,简单而纯粹的童话故事直穿人心柔软的地方,激发起了众多观看者善良与同情的情感。动画的改编是取自英国著名女作家奥维达(1839-1908)创作于1872年的的同名著作《A Dog of Flanders》,或许正是因为奥维达特别喜爱动物并亲自喂养过几十条犬的经历,才使得诞生在她笔下的忠犬是那样真实感人,引起人们的极大共鸣。
不论是小说还是动画,忠犬原型是一种来自比利时法兰德斯地区的大型牧牛犬。现在从名字上看来,法兰德斯犬是以地区命名,但回顾历史直至20世纪早期,这个品种都尚未被完全定义。所以接下来就随着笔者慢慢探寻它们的世界。
如果说的通俗一点,法兰德斯犬非常“皮实”。根据资料显示,这种大型犬或许是由爱尔兰猎狼犬和苏格兰猎鹿犬交配后选育而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不论是父系还是母系,都是个顶个的打猎高手、运动健将。按照相声演员郭德纲说的“青出于绿胜于蓝”,作为两种优良猎犬的后代,其体型魁梧却不失灵活,有时在当地农民们看来这种犬似乎拥有无尽体力,可以不止不休地放牧牛羊群或看守家园,在收获季节还会帮着农户们拖拉满载作物的货车。
由于比利时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虽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冬天零度左右的气温再加上潮湿空气使得整个环境对人来说并不太舒适,而法兰德斯犬的厚毛恰好能够为其起到保暖之用。这就好比生活在我国高原地区的藏獒以及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犬,可以在特殊自然环境的人类家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正式定义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法兰德斯牧牛犬在最初之时用于在农场附近展开的各项农业活动,常年定居于法兰德斯西南部的农民们经常用它放牧牛群或者看门和守卫,站在实用性角度出发,作为最早的饲养者和繁育者,农民们真正关心的并不在于犬的个头、体重、体型、毛发等一系列审美要素,而是更看重它们的工作能力和健康状况,毕竟身强力壮且服从性高的牧牛犬可以帮助自己极大减轻放牧压力,同时又不需要过多照料。由此,法兰德斯犬外观上有无统一标准,这一点对农户来说无关痛痒。
第二,这一品种在后续发展时出现了毛发变种,而且一变就是三种。由于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导致每个变种都有自己的拥趸,由此问题变得棘手,因为长相不同就很难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审美判断,之前文章中提过的中国冠毛犬也曾面临过类似处境,同样争议了相当一段时间。对于变种的出现,一方面扩大了可供人们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品种发展的后腿。
如果认同同一品种下与自己饲养品相不尽相同的犬只,可以说一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自我否定,这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出于的是人之常情的“自私心理”,俗话说的“谁家孩子谁不爱”就是这个道理,“你认为你的好,我认为我的棒”必然导致谁也不服谁的结局,统一规矩就变得遥遥无期。
时间最终来到20世纪初,在1910年有一场国际规模的宠物犬展览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正是在这个展会上,法兰德斯犬完成参展亮相,尽管引起一些饲养家的关注,但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以此为模板的认定标准并未被采纳。又过了两三年,逐步有养犬俱乐部开始承认或校正法兰德斯犬的审定标准,有更多饲养者开始将目光聚集于这种一直陪伴左右却未曾给予名分的“忠仆”,特别是一些有名的牧牛犬饲养家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的集会与交流。放在现在的话说这就叫“流量效应”,许多时候不出名不在于水平差,完全是因为没有成名机会,法兰德斯犬凭借多年积攒下的90分自身能力,再加上10分的“贵人扶持”,最终促成越来越多的爱犬人士以审美眼光重新审视这个群体,不过此时仍未达成共识。
好景不长,爆发于1914年并持续了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本已迈上扬名正轨的法兰德斯犬差点全军覆没。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在欧洲战场展开对抗,战线主要分为东西两线,而英、法、比等国同德军在西线战场的对抗对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法兰德斯地区作为一战时期主要战场的组成部分,免不了炮火连天、生灵涂炭,普通百姓尚且颠沛流离、难以自保,更不必说照顾这些大狗。所以,一方面,大部分犬只流离失所直至饿死街头或被战火殃及;另一方面,一些法兰德斯犬同其它品种的犬只一样被用于军事用途,比起“坦克犬”的惨烈,它们一般从事搜救负伤人员的工作。
许多牧牛犬在执行任务途中战死沙场,当然,终归有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活了下来,其中有这样一只堪称传奇。在一战期间,它被比利时军队的一名军官收养,起名为尼克,历经多年炮火洗礼,奇迹般完好无损地活了下来,而令人惊叹的是,在战后和平时期的展览会上,尼克不止一次地拿下冠军称号,由于拥有“从军”经历,让它看起来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为1936年法兰德斯牧牛犬审核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参照基础。
命途多舛的是,在标准颁布后的第三年,1939年9月1日以德国闪电战波兰为开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同盟国的一员,比利时再度卷入战祸,这是一场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更长、伤亡更惨烈的黑暗时期,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覆盖了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其中,如此规模空前的浩劫也再度让法兰德斯犬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
好在“二战”的枪炮弹药没有落到美国本土上,而在战争开始之前的几年间,已经有牧犬爱好者从欧洲了引进这种犬进行本土化饲养,但规模很小,不成气候。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和平年代让人们有能力也有精力开始培育并繁殖这一古老牧牛犬,到了二十年后的1965年,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犬舍联合会(FCI)针对法兰德斯犬推出了更明确的品种标准。
现在我们看到法兰德斯犬体格强壮、体型紧凑,眼神坚定、神情勇敢,最突出的外表特征恐怕就是那浓密的胡须,这也是当地人对它另一个称呼——“脏胡子”的来源。早年间出于实际需要的剪耳和断尾做法,现在更多是出于延续传统和美观角度。因为在没有机械车辆之前,法兰德斯犬需要放牧牛羊或拉货车,如果耳朵与尾巴较长很容易造成磨损伤害,因此农户们会选择为爱犬剪耳和断尾,同时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提过,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欧洲犬只来说,“断尾”是工作犬的象征,不同于宠物犬,可免掉一笔额外税金。
有些人在初养法兰德斯犬时,会先入为主的认为它们不掉毛,实际上同几乎所有犬一样,它们也会掉毛,只是掉下来的大部分同泰迪犬一样夹在毛发之内,而不是纷飞到空中,所以这就需要饲养者定期为其修剪毛发,一方面可以整理松散毛发、保持体表卫生,而且从其自身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怕热的狗,甚至其怕热程度可以说在长毛犬类中名列前茅,尽管体表没有汗腺无法排汗降温,但身披浓密长毛毕竟不是避暑良策;另一方面通过修剪可以展现出作为牧犬和护卫犬的威武而从容的精气神。
对于许多人来说,半米多高、六七十斤的体重看起来有些吓人,实际上法兰德斯犬性情憨厚,忠诚且温柔,不失敏锐的警戒度和自我判断力,并不像某些品种那样充满主动攻击性,与此同时,学习指令速度较快,能够与孩子们融洽相处,这些都是其能成为优秀护卫犬和家庭宠物犬的天赋。
但社会化训练最好是在它们尚年幼时就开始进行,因为它们对陌生人天生冷漠,并不热衷于同不相熟的人亲密打交道,如果没有尽早培养其正确的社交观念,很可能在身处陌生环境下,面对陌生人时表现出羞涩、多疑甚至恐惧。尤其是如果出于看家护院目的进行饲养,更应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因为未经特殊训练的犬只(不光法兰德斯犬,是大多数品种)在面对家中闯入坏人的情况时,很少勇敢冲上前去,因为在犬的本能里,面对不确定的威胁也会表现得谨慎或怯懦。因此如果有意减少它们对未知事情的好奇,增强对主人始终如一重要地位的认同感,它们可以从容胜任护卫犬这一职能。相处久了就会发现,法兰德斯犬更像是一个体型硕大但心思细腻的“大宝宝”,现如今家庭中已经没有了放牧需求,它们更喜欢待在熟悉的主人身旁,渴望主人陪它们一起玩耍和闲暇时的爱抚,是一个努力干活儿却也爱粘人的“大妖精”。
最后,可能有人会问,毛发如此长而浓密,又有着不错体力的法兰德斯牧牛犬,为何没有引进到靠近北极圈的阿拉斯加地区?一言以蔽之,长有长毛的法兰德斯犬不仅非常怕热,而且非常怕冷。之所以在比利时“如鱼得水”,全靠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全年相对温和,即使冬日气温偶尔降至零度以下,也绝不可能达到北极地区的零下几十度。尽管浓密毛发看起来蓬松而暖和,实际上,若天气气温骤降至北极圈附近那般寒冷,法兰德斯犬正常运转机能会因低温而变得异常迟钝,这一点我们人类也如是。所以,若有意饲养法兰德斯牧牛犬,除了成本等物质条件外,最基本的则要考虑是否能够满足相对舒适且最好是恒温的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少后续的病情隐患。
本文为网易新闻.网易号约稿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想陪你 听风 看海
在浩瀚星空下 遁入自然
知乎:一路向暖
新浪微博:@一路向暖月正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