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课件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节实词、虚词等古汉语知识,翻译重要句子。
2、把握荆轲刺秦王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了解太子丹的人物形象。
二、研读第1–2段,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进兵北略地 ( ) (6)购之金千斤( )
(2)旦暮渡易水( ) (7)秦王必说见臣( )
(3)长侍( ) (8)穷困( )
(4)微太子言( ) (9)更虑之( )
(5)谒( )
2.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
(2)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译文: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
【问题探究】
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答:
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
答: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节实词、虚词等古汉语知识,翻译重要句子。
2、分析易水诀别场面。
二、研读第3–9段,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秦之遇将军 ( ) (11)樊於期乃前曰( )
(2)仰天太息流涕( ) (12)函封之( )
(3)可以解燕国之患( ) (13)其人居远未来( )
(4)揕其胸 ( ) (14)太子迟之( )
(5)然则 ( ) (15)请辞决矣( )
(6)有意 ( ) (16)皆白衣冠以送之( )
(7)见陵之耻 ( ) (17)为变徵之声( )
(8)濡缕 ( ) (18)发尽上指冠( )
(9)忤视 ( ) (19)终已不顾( )
(10)偏袒扼腕 ( )
2.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译文:
(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译文: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
【问题探究】
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他慷慨献身?
答:
4.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其什么性格?
答: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四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节实词、虚词等古汉语知识,翻译重要句子。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独特之处;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3、正确认识荆轲的行为,学习他的狭义和牺牲精神。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
二、研读第10–18段,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千金之资币物() (11)自引而起()
(2)厚遗秦王宠臣() (12)卒起不意()
(3)比诸侯之列() (13)秦王还柱而走()
(4)振怖大王之威( ) (14)郎中()
(5)乃朝服() (15)左右()
(6)以次进() (16)轲自知事不就()
(7)陛下() (17)荆轲废()
(8)顾笑武阳() (18)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9)假借() (19)被八创()
(10)发图() (20)生劫之()
2.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译文:
(2)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译文: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译文:
【问题探究】
6.作者是怎样描写“秦廷行刺”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答:
7.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
8.古人对荆轲有以下评价,你是肯定还是否定荆轲的做法?
非议:苏洵:始速祸焉。 鲍彪:轲不足道也。 朱熹: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肯定:司马迁: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左思: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陶潜: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