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该练“一手”了
前段时间,我在校内上了一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心中闪现了不少感触。可是由于众多不是借口的借口,至今未留下只字片言,心中一直不曾安宁。
在当日的评课活动中,这节公开课得到了不少同仁的肯定,还有不少溢美之词,可我明白,其中掺杂了不少“面子”的水分。
就像我在说课时,说的那样,蹩脚的普通话将是我课堂教学永远的伤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已经逝去的二十年教学时光中,从没有把它作为当教师的“掌中宝”,更没在求学时代当做以后从教的“心头肉”。于永正老师说过:“当老师要有一手,最好有几手。”可步入中年行列的我,扪心细数了一下,发现自己竟没有看得过眼的“半手”。
纵观那些知名的优秀教师,如于永正、窦桂梅、李镇西等等,那个不是能书善画,吹拉弹唱,有那么傲人的“几手”。有几手的教师,更容易成为名师。
像我这样没有像样的“半手”的人,敢问路在何方?曾经的我,觉得“凭良心教书”,就能引以为荣,可没有“一手”的“凭良心教书”,终究是厚度不够。这次的公开课,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酸碱度。当时的我,站在台上是那么的手足无措、颤音无数。
四十岁是个尴尬的年龄。亡羊补牢,似乎有点晚,可总不能不补窟窿,让羊全部丢了吧。
于永正老师说:“课堂教学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这句话,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回头看自己的这堂课,虽然在课文的深度方面进行了延伸,上出了点“别样红”,可终究没有跳出“挖下一个一个坑,让学生千方百计跳进去”的窠臼。说到底,就是让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既定的流程,以达到“满园春色皆关住,红杏不许出墙来”的佳境。
常听不少同行这样说,我们上课不行,都是没有走出去看看、去听听,没法亲身学习外面新颖、超前的教学方法。不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就我而言,即使我走出去了,也肯定学不成名师,因为人家那些游刃有余、举重若轻的新颖方法、迷眼技艺,浸透着人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底,像我这样连“半手”都没有的人,根本无法学其形悟其神,弄不好,就成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从小我就听过这么几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不知什么时候,书籍却成了我生活中的稀缺品,也许是大环境的影响。读书,没有成为学校的风尚、社会的风尚。曾记得,好像有位教育名家说过这么一句话:“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立身之本,尤其是语文老师。”可浸身教育的我,却有多久没好好读过一本完整的书了。前面兴起买下的不少教育专著,在书架上都已落了不少灰尘。
技艺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那就先给自己的教学理念增加点厚度。阅读,也许会给我这样没“一手”的人,打开另一扇崭新的窗。
作者简介:唐兴礼,凉州区人,教师。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滴滴感悟。文字散见于作家联盟、凉州教育等网络平台。
天马竞辉原创文社
欢迎您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温馨提示:投稿前请点击蓝字认真阅读投稿须知——天马竞辉原创文社投稿须知(点击此标题链接即可阅读)。投稿邮箱:285095385@qq.com 原创首发,体裁不限。作品不少于300字节,诗词可数首同发,请认真校对,定稿后再投,一经刊出无法修改,文责自负。文社对投稿作品有修改、编辑、宣传等权利,同时尊重作者署名权。为推广文社优秀作品,文社将授权更多的平台转载或同步所刊发作品,并支持报刊杂志选用。谢绝微信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