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死而后已的作者是谁?
“君子之学,死而后已”这一名言,出自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与人书》之六,顾炎武小编认为‘日知录·正始’里面阐述了这一见解,强调天下大事的兴盛与衰亡,每个人都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句话亦见于《顾亭林诗文集·与人书六’里面,体现了君子学问的终身追求。
“祖生多意气,击揖正中流”出自《京口即事》,描述了祖遨意气风发,誓复中原,渡江北伐,一举成功的英勇事迹。
“死而后已”这一成语,亦出自先秦佚名的《论语十则》,其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体现了儒家想法中对于学问的重视。
亭林先生指的是谁?
“亭林先生”是指明末清初的杰出想法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顾炎武,顾炎武学问渊博,涉猎广泛,于民族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均有深入研究,他被称为亭林先生,源于其自号“亭林”,亦自称蒋山佣。
顾炎武从小热爱读书,出行时总携带书籍,以骡马驮载,在边塞亭障,他会与老兵畅饮,询问当地风土人情和地理,对所知进行订正,力求准确无误。
亭林先生是谁
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继坤,后改名为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又改名为炎武,号蒋山佣,他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是汉族人,顾炎武被称为亭林先生,因其自号“亭林”而得名,他不仅是明末清初的三大想法家其中一个,也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学者、想法家、史学家与语言学家。
顾炎武一生勤勉好学,出行时总携带书籍,对学问有着极高的追求,他在边塞亭障与老兵畅饮时,会询问当地风土人情和地理,对所知进行订正,力求准确无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名言,最早由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提出,这句话出自他的《日知录·正始》,背景是清军入关,顾炎武认为,民族的兴衰与每个普通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职责。
此名言后来被广泛传播,成为激励大众为民族、民族担当的重要灵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