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资价位表是税前还是税后?
工资价位表是税前的
劳动合同工资一般是税前工资。
劳动合同可以自拟格式,我国法律没有强调劳动合同的统一格式。然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制度,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民族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职业,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职业,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二、工资到手时是税前还是税后?
“如果你的工资已经超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那么,企业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你的工资是已经扣除了个人所得税了,因此,一般来说,到手时都是 税后。如果没有达到个税起征点,那是不存在税前税后的”
三、税前工资高还是税后工资高?
谢谢邀请。
税前工资高,税后工资是税前工资扣除个人所得税、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后的余额。
四、合同工资是税前还是税后?
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应为职工本人在本单位前十二个月的税前工资。 2,可以参考《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职业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职业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应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这里所说的是“应得工资”,而非“实得工资”。因此,从法律上领悟,应当是扣除个人所得税以前的工资额,即税前工资,一般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税前工资标准确定。并且如果算税后平均工资,每个职工的纳税情况不一(有的是企业纳税),还有的免税优惠,因此税后平均工资无法计算,也不够准确。但操作中,如果应得工资无法确定的,就只能以员工实际领取的实得工资为依据计算月平均工资。因此,平均工资是税前工资。包含代扣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五、职工债权补偿税前工资还是税后工资?
是税后的应得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职业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上规定,经济补偿基数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超社平工资3倍的按3倍计)。这里的工资是应得工资还是实发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对此进行了明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职业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职业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大家看到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是“应得工资”。
劳动者每月应得工资与实发工资的主要差别在于各类扣款和费用。应得工资:指未扣社保、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所有应发工资总和;实发工资:指实际到手的工资,即已扣税、社保费、公积金等费用。由于用人单位代扣的社会保险费、税费、其它扣款等均为个人劳动所得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只是承担代扣代缴义务。因此,所扣除的部分实际上是劳动者的工资,该部分款项应当计入工资性收入,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应当以税前的、未扣社保等费用的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六、社保是在工资税前扣还是工资税后扣?
一、职工缴纳的社保费,在税前扣除。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按1960为基数。 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技巧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20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七、公司倒闭赔偿是按税前工资还是税后工资?
1、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的税前工资支付。 2、劳动者领取的经济补偿金,属于税前收入,需要根据民族规定确定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财政部 民族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难题的通知》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现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难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民族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难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民族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民族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执行。 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对于此前已发生而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八、基本工资属于税前还是税后?
一般来说,平均工资都是指税前工资,不管是民族还是企业的。只有在人与人交流时,大家比较关心实际能拿到手里有几许税后的钱。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税后工资几许。税前工资5000?
税前是5050元 按个人所得税率,3500下面内容免税, 3500~5000的部分为3%,即(5000-3500)=1500×3%=45 5000~5050的部分为10%,即(5050-5000)=50×10%=5 税后是:5050-45-5=5000
十、合同上的工资是指税前还是税后?
当然是税前的,由于发放工资虽然扣除了个税,但它毕竟是构成工资总额的一部分,是必须由员工个人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