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淡定的故事 淡定的典故? 淡定ing

真正淡定的人不会言必提淡定,但一言一行皆淡定。比如北宋范仲淹。 范仲淹之苦读,历来为人称道。《宋史·范仲淹传》…

真正淡定的人不会言必提淡定,但一言一行皆淡定。比如北宋范仲淹。

范仲淹之苦读,历来为人称道。《宋史·范仲淹传》载其少时苦读,居醴泉寺,以水沃面,划粥断齑,不以为苦。范仲淹后到应天府书院求学,精通书经,心中已有大志。

公元1014年,宋真宗驾临应天府,当地万人争睹皇威,独范仲淹仍埋头苦读。面对同窗疑惑,他淡然以对:“将来再见也不晚。”终于在第二年,他高中进士,坐骑骏马,踏遍汴京,他慨然而叹:“长白一寒儒,岁登二纪余。”二十七岁的他,觉得入仕太晚,一定要珍惜时光,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之苦志求学,让人看到——淡定来自一心苦读的奋进,来自胸怀天下的大志向。范仲淹入仕,勤勉为官,励精图治,时时处处以天下为己任,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淡定非一般人能学之。

淡定要有大勇壮。公元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但他发现该地水患严重,便主动上书,提议重修堤堰,造福当地百姓,因此负责治理泰州水患。这是个烫手的山芋,但他不推诿,不消极,始终坚守在抗洪第一线,不倦奔波。不幸的是,当地遇上夹雪的暴风与大海潮,使工程一再受阻,但范仲淹毫不退缩,坚守堤堰。有一次,洪水冲上堤坝、吓退众人之际,他却临危不惧,在激流涌浪中沉着指挥,激励了当地官民,终于使绵延长堤横亘在黄海滩头,保障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与经商安全。范仲淹成功治理水患,身上迸发出了无比勇壮,这使他能够在此后坦然面对人生的沟沟坎坎。随着他被宋仁宗赏识、提拔,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一步步地被激发出来,而他对权贵的不妥协,对皇上的忠贞进言,使他遭受不断的打击。《宋史》就载他“三入三出”京城,打击一次次加重,苦痛一次次加深,但只要民族有难,朝廷有命,他都会慷慨赴任,任何艱难险阻,他都一笑置之。有大勇,敢担当,其淡定才显英雄本色。

淡定要有大智慧,范仲淹平定边患,显示出其不凡的韬略。西夏军队对边疆的侵扰,使北宋头痛不已。被贬谪的范仲淹,临危受命。他审时度势,整治军纪,凝聚军心,屡创西夏军队,使其不敢侵犯,又安抚百姓,鼓励生产与经商,获得百姓拥戴。范仲淹在征战中的过人胆略,使西夏军队不敢轻易来犯,也获称“小范老子”之誉。

《宋史》载,其初到边塞即稳固防守,并劝韩琦不可贸然出击。韩琦不听,损兵折将,始敬仲淹。而范仲淹十日造起大顺城,像一根楔子一样牢牢“钉”死西夏军队,迫使元昊和谈的神话,使小范老子成为镇边之神。殚精竭虑,运筹帷幄,才有疆场上的胸有成竹,保得边塞和平。

读宋史,读范仲淹,后人看到的是一颗坦荡荡、不掩饰、不做作、不媚俗的心,是有抱负、有职责、有情怀的心。无论风云怎样变幻,他都淡然处之。一个好人,一个好官。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