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古代计时工具(十二时辰对照表查询)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路线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2、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刻。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刻,提高了计时精度。

3、沙漏: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刻的测景盘。

4、水运浑天仪:《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刻点?

子时又名子夜、中夜,是一天中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在历法上,子时指一天中离天阳最远的时段,即23:00~01:00,正子时为00:00。

丑时:鸡鸣,又名荒;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1:00~3:00(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3:00~5:00(凌晨时整至凌晨5时整)。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刻。5:00~7:

00(上午5时正至上午7时正)。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刻还在天上。

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刻,7:00~~9:00(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9:00~11:00(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时:日跌,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00~15:00(下午1时正至下午3时正羊)。羊在这段时刻吃草。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00~17:00(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下午17:00至晚上19:00时)。这段时刻鸡开始归巢。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晚上19:00至晚上21:00)。这段时刻狗开始守门口。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大众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00~23:00(下午9时正至下午11时正)。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古代有哪五种计时器

古代计时器有圭表,日晷,漏刻,沙漏,浑天仪。圭表是中国最古老、结构最简单的一种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由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表)和一把正南北路线的尺(圭)两部分相互垂直组成。根据正午时测量表影的长度可以推定二十四节气,从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可以确定一年的天数。每当太阳转到正南路线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影响,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刻。

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叫做何

我国古代的计时器有:日晷、刻漏、沙漏、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大明灯漏。

日晷又称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路线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

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刻。

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

水运仪象台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体系。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这是计时机械全球史上继一行之后的重大创造的继续,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

水运浑天仪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刻。

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古代有哪些计时技巧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刻。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路线来判断时刻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刻、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刻。二者统称为太阳钟。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因此“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代日晷怎样计时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技巧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古代用水滴来计时的器物叫何

古代用水滴来计时的器物叫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铜壶滴漏”,能精确计算24小时,也就是12时辰的规律和变化,是古代中国人的创举。此物件最早诞生于西周时期,兴盛于西汉,从皇宫贵族向民间演变。

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刻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最初,大众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相当于现代钟表上显示时刻的钟面,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

我国古代计时单位是何

时:指时辰,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做时辰名。刻:一个昼夜分100刻。到了清代才改为一个昼夜96刻,每个时辰8刻。更:一夜分5更。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点:一更分5点,一点约合现在的24分钟。

古代是怎样计时的

在古代,是通过日晷来计时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路线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日晷的晷针有点像时钟上的分针、时针,而日晷的晷面则布满了时刻的刻度。在晷面上有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

古代人计时刻的技巧有哪些

许多古典小说中在形容时刻上都曾提到一炷香的工夫,可见,以燃香来计时是古人最常用的计时技巧其中一个。据说,这个概念起源于僧人打坐,这种计时技巧很方便,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而且香制作技巧简单,携带方便,还能营造气氛。古时的香多为手工制作,但并不是可以随便做的,也有一定的标准,一炷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小时。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还常见到古人喜欢说一袋烟的工夫、一杯茶的工夫,它们所指的时刻一袋烟大约5-10分钟,一杯茶大约15~20分钟,这些计算时刻的技巧所表示的都是约数。
在周代时,漏壶计时器已问世。仪器上面一个漏水壶,下置盛水箱,插着竹箭,箭杆上刻有时辰刻度。因漏壶中的水定量均匀地往下滴漏,水箱中水位逐渐升高,水面所对的刻度就表示着时刻。我们现在所说的铜壶滴漏就是这种计时工具。汉代的日畧,隋代的钟车、漏车、鼓车,唐代的水运浑天铜仪都是可以移动的报时器。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所制大明殿灯漏更为复杂,自动化程度更高。到清朝时,西方以发条为动力的机械钟表制造法传人中国,原来的计时工具就相继被取代了。

古代人是怎样计时的

古代人是通过水、火来计时,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使用水钟计量时刻。水从一个碗滴到另一个碗。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后来,大众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刻。

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两种

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圭表和刻漏。

圭表:

圭表又称日晷、日规。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路线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刻漏:

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刻。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刻,提高了计时精度。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