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一个老兵的博大情怀
—写在《大漠情未了》付梓之际
文|董邦耀
鲁迅先生说:“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情怀。
情怀是一种高尚的心境、高雅的情趣和宽广的胸怀。有情怀的人可亲可爱。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朋友们读了白明的《大漠情未了》,也许和我一样,都会看到一个老兵的博大情怀跃然纸上,也会从他的文本中证实,他是一个有情怀的可亲可爱的人!
白明和我是一个中学的同学,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不满16岁参加了“三线建设”,跟着铁道兵修建襄渝铁路;他不到16岁上山下乡当了知青,随后入伍去新彊南彊军区军事教导大队当兵,复转后一直在党政机关供职,三级警监,长期从事文案工作,爱好文学,喜读书,善钻研,几十年来,有多篇调研文章获奖。
正因为白明老同学长期积累了深厚的文字功底,他的这篇游记散文写的情真意切,文采斐然,感人至深,过目难忘。本是游记闲文,却让他写出了家国情怀,男儿担当,具有作家的潜质。
去年8月底9月初,我连续看了白明发在朋友圈的“南彊游记”,让我为之耳目一新,也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一个整天在机关和公文材料打交道的人,写起散文来也是轻车熟路,举重若轻,从标题制作到框架结构,从内容择舍到语言叙述,不亚于专业作家的水准。我也从事过多年办公室文秘工作,深知从公文材料写作的逻辑思维,转变为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不下几年苦功夫,也是很难入道文学的。而白明好像轻而易举的做到了,有点“一鸣惊人”的感觉。如若不是现在信息量大,如潮的网络文学,真有古代诗人林升一生只有一首诗《题林安邸》、张若虚只留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名扬天下的可能,这不由得让我有点佩服他了。何况自己本身就酷爱写作、热爱写作的文友,我们又是老同学,所以,在同学聚会时,我就建议白明将那些天先后发在圈里的文字和照片,集合成篇,再加修改,由我推荐在文学平台发表。再由我找平面设计师,做成一个文图并茂的小册了,就叫《大漠情未了》吧。
白明校友赶时间重新整合修改了文稿……我却游走在北京女儿家、宝鸡老人家、西安自己家,并经历了陪伴老娘住院与失去老娘的痛苦……他赶出来的时间,在我手上耽搁了许久……好在是文学作品,有较强的生命力。
我在电话里向白明致歉时,他说,这是闲事,只要老兄身体健康就好。我又一次感动于他博大的情怀。
应人事小,误人事大。现在,《大漠情未了》已由《浅海文苑》刊用,终于兑现了我推荐此文发表的承诺,心理压力减轻不少,但是,我仍然要向老同学白明说声抱歉,托的太久了!
现在,这个对白明来说,人生旅途有生命纪念意义的小册子就要付梓了,我以诚恳地态度,喜悦的心情,写上几句祝词与感想。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只有大情怀,才会有大格局、大天地,也才会有大文章。白明博大的情怀,还表现在对大场景、大环境以及谋篇布局、语言应运的得心应手上。《一路向西》,怀念之旅的启程,玉门关外,戈壁沙漠,忆起新兵入伍进彊的情形,抒发了一种男儿从军报国情怀。《入疆第一站哈秘》,通过对红军西路军的纪念,表达了一种感恩情怀。《神秘的马兰》,体现了对第一代核试验功臣的一种崇敬情怀。《最后的罗布人村落》,表现了对长寿的罗干人的一种敬畏情怀。《帕米尔高原》,回忆当年部队生活,体现出对老营地的一种期盼情怀。《美丽的喀什葛尔》《和田掠影》及《阿克苏》,通过对西域历史的追忆、对西域版图沿革的讲述,与和田的民风、民俗、美食、善舞,显露了一种民族团结的博爱情怀。《别了,喀什葛尔》,通过香妃悲催的爱情故事、新旧城市的对比,表述了对新城发展变化、对老营地的愿景情怀。最后是《别了南彊》,归纳了十多天的南彊行,吐露了一种为家、为民、为国的家国情怀。
白明多年的写作积累深厚,语言风格独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主题,语言叙述也不同。每一处自然地貌、传统美食、民族风情、优美风景与人文历史,都以优美的语句,给予读者真实、形象地描绘,如同随他走进了南彊,身临其境。行话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富有文采与哲理的精美佳句,在文本里比比皆是:“当美丽的喀什葛尔颤动着睫毛,将要在破晓中苏醒的时候,专列已拂动的秀发,轻轻地停了下来……”
另有,“她的成长和改变,是历史的必然;我的久别重逢,陌生也是必然。我在黎明之际悄悄的来,又在暗夜深沉之时,带着我的落寞和遗憾,静静地离去……”
还有,“极目望去,辽阔的草原在远山的围绕中,美丽恬静。天地连接处,山峰上的皑皑白雪倾诉着她的忠贞和纯洁;近处,松林中的幽深与静谧,却展现了蒙古族姑娘的神秘和端庄……”
有位名人说,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往日情怀酿作酒,换我余生不复忧。在我看来,白明的这篇力作,成功之处在于他长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真,发现生活中的美,积累生活的感知与认识,在确定写作目标时,就会一蹴而就。这也印证了陆游“工夫在文外”之说,没有生活的积累,知识的储备,再好的文笔,也写不出好的作品。
恰好,白明文外之工精深,有博大的情怀,去照应文学创作的步伐,获得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如若继续坚持文学创作,必将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这是对他美好地祝愿,也是对他殷切地期望!
老同学,加油!我们一路并肩前行!
2020年10月10日于裁云斋
经典回顾:
董邦耀/梨园名家 英雄母亲
董邦耀/年味之陇州凉盘
董邦耀/红颜岂是祸水?
董邦耀/放飞文学之梦
董邦耀/酒要“文饮”莫“武喝”
董邦耀/狗肉年
董邦耀/款款心曲踏歌来
董邦耀|安放心灵的地方
董邦耀|永难忘亦师亦友徐剑铭
作者简介:
董邦耀,笔名骊山、高言,原为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史志办主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顾问、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77年以来,文学作品和征文等获奖百余次,出版报告文学集《长安飞虹》(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大道星光》(太白文艺出版社),个人文集《浅海掬浪》上下卷(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报告文学集《大道撷英》(太白文艺出版社)和散文集《浪花如雪》(沈阳出版社),主编出版报告文学集、画册《龙脉天路》、《情铸生命线》等,2006年入选《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董邦耀|一个老兵的博大情怀
序言一个老兵的博大情怀—写在《大漠情未了》付梓之际文|董邦耀鲁迅先生说:“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