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 文学依然神圣
作家专栏栏
书里清香
——读孔明《书中最相思》
文/李娟
初秋,风也有了一丝凉意。静夜,新月如眉,虫鸣唧唧,读几页作家孔明的新书《书中最相思》,心里宁静而欣然。
他的书有墨香,有哲思,有悲悯,有禅意,有对天地生灵、人情冷暖深深的情意与相思。一词一句间,处处有真性情,大情怀,也有与读者的惺惺相惜,肝胆相照。
他在《书房》一文中写道:“在我看来,书房其实不仅仅是书房。至少对读书人来说还兼有两大功能:一是栖息灵魂,二是与古人对话。如果把书房比作池塘,灵魂好比鱼儿一样,只有在水里放养,才会自由自在地徜徉”。
“书只有读,心房才可能变成书房;也只有读书,书房才是书,而不是房。”
爱书如孔明,成了书痴。然而这种书生意气,书生痴情,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又是多么难能可贵。书生意气,何尝不是世间的正气与清气
他一边行走,一边书写,一边感悟。感悟山水,感悟人生。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好散文原来是赤子初心,平淡天真。赋予文学什么大情怀,什么大抱负,未必见得好。文章可以青春韶华正好,可以是中年的云淡风轻。好散文是不合时宜的,不合时宜正是散文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写文章到了一定境界,还有技巧与章法吗?记得画家黄永玉先生有一枚闲章,镌刻四个字:“无法无天”,品来余味深长,率性洒脱,那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艺术之美都在四个字中,读长安才子孔明的文章,也是如此,无非是写情、写意,不再有章法和技巧,写作最好的技巧,不过是深埋在文字的一片真情。
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文中常有警世之语;这些“孔明式”短句,读后仿佛口里含着一颗青梅,口舌生津,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文字中有一种难得的豁达、厚道、从容。更有一种诗意、浪漫、优雅。他的叙述从容亲切,仿佛听他娓娓道来,不急不缓。世间万象在他的笔下,不纠结,不抱怨,不嗔不怒,读来豁然开朗。
他的文章还有一妙,你遮住他的姓名,只读一段,就能猜出是孔明的文章。
好作家就是这样,文章中都是自己的文风,自己的思想,自己见识,自己的才情,没有人可以模仿。
孔明说一口纯正的陕西话,才思敏捷,妙语连珠 。他在电话里说:“李娟,哥给你社(说),文章不怕短,也不怕浅,看似浅的文章有了思想,就是好文章。”我一直记在心里。这是夸我呢,还是夸他自己呢。读《走路》一篇,文字虚实有度,洋洋洒洒,如天上流云。读者和他一起抬头看云卷云舒,地上草木葳蕤,落英缤纷,想起朱光潜先生说:慢慢走,欣赏啊!生活如此,读书亦是如此,慢慢走,欣赏啊!
贾平凹说,写作,是与神相会的时刻。孔明的文字隽永而亲切,有人到中年的豁达、通透、端然,我喜欢他的散文多年,文字越发饱满、静气,平淡天真中蕴含生命的深意。
书的封面,木桌上几颗红豆,一杯清茶,朴素诗意。这几日反复读他的书,忽然想起弘一法师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题词:“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这是一种淡然的生活姿态,也是长安才子孔明先生从容雅致的书写生活。
清晨,在汉江畔漫步,水边的桂花开了,树下一地金黄。人闲桂花落。有风拂过,桂花的香气那么饱满与绵长,如孔明先生书里的书香。 好文章是有清香的,令人念念不忘。
作者简介:
李娟:陕西长安人,现居汉水之畔,读书写作为乐。文风雅洁,蕴含大美。《读者》《格言》《文苑》等报刊签约作家;全国中考、高考语文热点作家;《语文报》《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等专栏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散文作品多次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国随笔年度佳作》等;全国中学生语文阅读教材;全国高考、中考语文试卷。出版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决不辜负春天》等十余部。
【投稿说明】
欢迎投稿至邮箱:1004961216@qq.com
如有疑问可在后台留言询问
书里清香
点击关注 | 文学依然神圣作家专栏栏书里清香——读孔明《书中最相思》文/李娟初秋,风也有了一丝凉意。静夜,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