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字鉴中的历史典故?
《五字鉴》是一部几百年来流传较广的蒙学读物,原名为《鉴略》,李廷机根据我国古史资料所写。此书大略是以五言诗句韵文的形式,按时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部专述我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蒙学读物。全书仅万余字,行文言简意赅,叙事条理分明,赢得了旧时读书人的喜爱,并成为蒙馆中与《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并列的蒙学读物,且被称之为《五字鉴》。
三皇纪
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形如卵白,地形如卵黄。五行生万物,六合运三光。
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无为而自化,岁起摄提纲。人皇九兄弟,寿命最延长。
各万八千岁,一人兴一邦。分长九州地,发育无边疆。有巢氏以出,食果始为粮。
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燧人氏以出,世事相迷茫。钻木始取火,衣食无所妨。
结绳记其事,年代难考详。
五帝纪
伏羲氏以立,人质自异常。蛇身而牛首,继世无文章。制字造书契,画卦名阴阳。
男女教嫁娶,俪皮为礼将。养牲供庖食,畜马猪牛羊。祝融共工氏,交兵相战争。
共工不胜怒,头触周山崩。上惊天柱折,下震地维穿。女娲氏以立,炼石以补天。
断鳌足立极,地势得其坚。聚灰止滔水,天地复依然。传代十五世,不可考根源。
神农氏以立,其始教民耕。斫木为耒耜,衣食在桑田。亲自尝百草,医药得相传。
教人为贸易,货物并权衡。传代凡八世,五百二十年。黄帝轩辕氏,人事渐完备。
诸侯始争雄,适习干戈起。蚩尤尝作乱,作雾迷军旅。帝造指南车,起兵相战敌。
蚩尤被帝擒,杀于涿鹿里。龙马授河图,得见天文纪。伐木作舟车,水陆皆通济。
隶首作算数,大挠造甲子。伶伦制竹筒,阴阳调律吕。遂有管弦声,音乐从此始。
在位一百年,骑龙朝天帝。少昊金天氏,立位凤凰至。其世官无名,以鸟为官纪。
颛顼高阳氏,按时造黄历。孟春为岁首,一年分四季。帝喾高辛氏,在位八十岁。
天下藉太平,史书无所纪。
陶唐纪
帝尧陶唐氏,仁德宏天下。茅茨不剪伐,土阶为三级。蓂荚生于庭,观验旬朔日。
洪水泛九年,使禹而敷治。居外十三春,未入家门视。通泽疏九河,引水从东逝。
举益治山泽,猛兽皆逃避。百姓乐雍熙,击壤而歌戏。大舜耕历山,尧闻知聪敏。
二女嫁为妻,九男遣奉侍。器械并百官,牛羊仓廪奋。事舜畎亩中,取妻归帝里。
尧老倦于勤,四岳举舜理。尧立九十年,一百十八岁。舜见尧升遐,避位南河地。
百姓感舜恩,从者如趋市。天与人归之,回宫即帝位。
有虞氏纪
舜既为天子,国号有虞氏。初命诛四凶,四境叨恩庇。舜昔贫贱时,事亲全孝弟。
父惑于后妻,嫉舜生妒忌。独爱少子象,象杀舜为事。浚井与完廪,不死皆天意。
中心不格奸,竭力烝烝乂。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渔钓雷泽间,民皆让居址。
凡有所动移,所居便成聚。及自为帝时,不忘父母志。不记象旧仇,封象于有庳。
四海戴舜功,八荒沾帝力。闲操五弦琴,歌诵南风句。解愠阜民财,民乐太平世。
舜崩于苍梧,二妃悲慕极。即今斑竹痕,乃是皇英泪。舜子均不肖,位让夏后氏。
在位五十年,一百一十岁。
《五字鉴》可谓一部二十一史&34;。它以五言韵语叙述从上古到明代的历史,明白流畅,易读易记,在传统蒙学丛书中别具一格。《五字鉴》是一本浓缩了的记传体历史读本,较为适合儿童阅读记忆。这也是它在过去久传不衰的原因之一。比如《秦记》中就包括不韦献姬、焚书坑儒、火烧阿房、指鹿为马、鸿门之宴、圯上纳履、胯下受辱、寄食漂母和霸王别姬等历史故事。本书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用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明白,显得要言不烦。兴趣是最好最好的老师,《五字鉴》于正史之外,还广泛吸纳了神话、传说和一些轶闻趣事,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丹心鉴典故?
&34;丹心鉴典&34;是一个典故,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南朝宋代的文学家谢灵运。谢灵运年轻时曾经在家乡的山中发现了一本古书,他非常珍视这本书,将其放在心中,时常翻阅学习。后来,谢灵运被任命为官员,但他并没有将这本书带到官府,而是将其放在家中的书房。
有一次,谢灵运的家被盗贼入侵,盗贼搜寻了整个房间,但却没有发现谢灵运珍藏的那本书。谢灵运之后解释说,他将这本书放在心中,因为他认为只有将书中的道理融入自己的心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
这个故事中的&34;丹心鉴典&34;意味着将书中的智慧和道理融入自己的内心,通过内化和领悟来实践和运用。它强调了知识的内化和实践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机械地记住和学习,而是要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真正理解和应用。
三、以案为鉴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鲤鱼,有人就送鲤鱼给他,他拒而不收。其弟子问原因,公仪休说: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会被免去宰相之职,那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鱼来吃。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十金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清代于成龙出任直隶巡抚时,“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大名县官员在中秋节前为他送了一份“薄礼”,美其名曰“遵循旧习”而已。于成龙却义正词严,坚决拒绝,还为此颁布了《严禁馈赠檄》,将这名官员的送礼行为予以通报,并明令所属各级官吏,以后若有送礼者,将“决不宽恕”。直隶的送礼之风由此收敛。
公仪休拒鱼,杨震拒金,于成龙不仅拒贿,还发布“公开声明”,形成震慑,以儆效尤。他们身上所洋溢的浩然正气,让邪妄之人退避三舍,值得我们学习。
《旧唐书?魏徵传》中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犯罪案例为戒,躬身自省,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少犯错误;以廉政楷模为镜,常照镜子,可以让我们修身益智、坚定信念。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品行,把心思放在实实在在干好工作上,保持灵魂深处的纯洁干净,把“清正廉洁、一身正气”镌刻在自己人生的履历表上。
四、以古鉴今典故?
该成语语出明代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鉴今,驱曹荡吴,非同小可也。”
以古鉴今的意思是:用古代的事情来作为今日的借鉴,用以往的故事反映或者警示当代问题。鉴:借鉴。
以古鉴今,读音为 yǐ gǔ jiàn jīn,偏正式结构成语,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现今的道理,含褒义感情色彩,造句参考:这件事我们应当以古鉴今,时刻自我检省。
该成语语出明代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鉴今,驱曹荡吴,非同小可也。”白话文意思是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驱赶曹国,荡平吴国,十分重要,不能轻视。
五、丹心鉴歌词典故?
丹心鉴
夜雨碍蓬舟,披衣起煮冷酒,
过崖山两岸听潮头,忽然肺腑皆剖,
离隔数年秋,故都客,京华友,
宣和后,争赋凄凄御河柳,
采薇松山荒丘,相逢多是旧国手,
此身休便休,岂可,方辞汉,又朝周?
由是绝词笔,断交游,宋祠下,三顿首,
转向贼子投,谁能够,
小儿歌桥头,伤黍离,悲麦秀,
却凝眸,一地虏尘吹满袖,
眼前楚剑吴钩,从来平生未低头,
奈何三鼓后,惟独,望神京,涕泪流,
最恨方尝够,靖康恨,又消受,岳公仇,
问天下公道,安在否?
舟人避世已久,犹向羁客问王侯,
醉里梦中说汴州,中原事,无人收,
挂青冠除紫绶,浮云去,遮北斗,志空留,
一江月空愁,照谯楼。
六、金鉴流芳是什么典故?
金鑑流芳,其为宅门上的题字。“鑑”同鉴。金鉴,张氏分堂号。其出自唐代宰相张九龄《千秋金鉴录》的典故。《唐史》:“唐玄宗千秋节①,群臣皆献宝镜。张九龄曰:“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及述前世兴废之源,为书五卷,谓之《千秋金鉴录》,上之。帝喜,赐书褒美。”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唐玄宗寿诞日,群臣们都献宝镜祝寿。张九龄说:“用镜子照自己可以看到体形和容貌,以别人对照自己,可以见到吉凶。”于是历代治乱兴衰的规律,亲自撰写《千秋金鉴录》,共五卷,进献祝寿。唐玄宗看了龙颜大悦,赐书以示嘉奖表扬。故其后人以金鉴作为分堂号,有金鉴流芳,金鉴家声等之说。
七、灵隐寺历史典故?
你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之一。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八、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个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
九、蓬莱历史典故?
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仙岛屿,被认为是仙境之地,是神仙们的居所。其典故如下:
蓬莱三仙。相传,唐朝时期,有三位来自蓬莱岛的神仙,分别是李彦、李俨和李厚,他们身穿白衣,手持仙剑,行走于人间,为百姓解决疑难问题,治病救人,被人们称为“蓬莱三仙”。
蓬莱仙境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仙,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十、迁安历史典故?
迁安的历史典故不少,如唐王征东,老马识途,棒打龙山头,女蜗补天,还有轩辕故都,等等,欢迎来迁安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