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主要内容和感悟?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我”对兄弟家长式的管理,反映出神圣的长 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
鲁迅的《风筝》原文?
《风筝》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扩展资料:
1.赏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线,对“我”粗暴对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小弟深受虐杀,不仅认为我是对的,且无任何怨恨而深沉感慨。同时也对封建宗族制度摧残儿童的罪恶进行控诉。
2.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风筝主旨
《风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的放风筝开始描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然后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作为兄长的他对所谓没出息的酷爱风筝的弟弟的惩罚。成年后的作者为自己幼时的无知,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了内疚和自责。更令作者痛苦的是他已无法求得宽恕,因为弟弟对这件往事已漠然忘,这里照应了文章一开头作者见到风筝时惊异和悲哀的情绪。这种惊异和悲哀并不仅仅在于作者内心的深刻自我反省,而在于他从弟弟的全然忘却中体会到中国老百姓对封
风筝鲁迅分段并概括段意
1、第一部分:1至2自然段,描写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
2、第二部分:3至4自然段,回忆了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
3、第三部分:5至8自然段,写出了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4、第四部分:9至12自然段,记叙了我想讨弟弟的宽恕,小弟已全然忘却,这更平添了我心头的沉重。
关于鲁迅的作品及作品风筝出处
鲁迅的一些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风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发表于同年2月北京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副题野草之九。
鲁迅风筝的有什么含义
1、与开头照应,在异地北京看到风筝,想起了故乡春天的一段往事,引起“无可把握的悲哀”。这是鲁迅对自己以前的一次错误的痛心的检讨;
2、北京虽然天空飘起了风筝,但是,与南方不同,此时“严冬”并没有结束,还处在“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中,这些话暗示着扼杀童心的封建家长式的教育远远没有退出历史舞台。鲁迅心里显得非常沉重。
鲁迅风筝的内容作用是什么
与开头照应,在异地北京看到风筝,想起了故乡春天的一段往事,引起无可把握的悲哀。弟弟对那段往事是否真的忘记,留给读者极大的思索空间。如果真的忘记了,则使哥哥永远无法补救错误,检讨错误,增加了文章沉重的心理份量。如果弟弟明明没有忘记,却对哥哥说忘了,这虚假的礼貌和可怕的城府,更说明封建的教育已经深深毒害了人的灵魂。以沉重、冷峻的真切的表达了自己的自省之情,以及无法原宥自身的悲哀与苦闷。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旧社会的厌恶之情,还有对精神的损伤,就是人吃人。
鲁迅风筝中的弟弟指的是谁
周建人(1888到1984),浙江绍兴人。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84年7月29日,因患鼻癌在北京病逝。
鲁迅风筝中有什好词
凌空飞起、翩翩飞舞、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四处寻找、寂寞、伶仃、憔悴、可怜、吐蕾、点缀、温和、肃杀、诀别、荡漾、憧憬等。
风筝鲁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啊
中心思想:
《风筝》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线,对“我“粗暴对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小弟深受虐杀,不仅认为我是对的,且无任何怨恨而深沉感慨。同时也对封建宗族制度摧残儿童的罪恶进行控诉。
风筝鲁迅为什么要以风筝为题
《风筝》被编入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文章讲述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这篇散文中,用风筝来贯穿全文,寄托鲁迅的兄弟之情。所以理应用风筝为题,突出重点。
风筝一文出自鲁迅哪篇文集
《风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的放风筝开始描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然后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文章叙事与抒情紧密相联,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此文以白描写景、写人,舒事与感叹、议论相结合,渗透着一种深沉的理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