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张融原文及翻译 南史张融传云融善草书

《海赋》赏析萊垍頭條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乏以孤篇名世的作家。西晋木华即以其瑰奇壮阔的《海赋》有名于当时,垂范…

《海赋》赏析萊垍頭條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乏以孤篇名世的作家。西晋木华即以其瑰奇壮阔的《海赋》有名于当时,垂范于后代。垍頭條萊

《海赋》一开始,述说帝舜还在做唐尧臣子的时代,天下洪水泛滥,万里无边无岸,百姓忧之。舜命禹平水土,禹乃开通沟渎,“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孟子·滕文公上》),“凿龙门,辟伊阙”(《淮南子·人间训》),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然后“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於廓灵海,长为委输”,到这里才拈出一个“海”字,步入。此前的一段笔墨,好比后世小说戏曲的“楔子”,楔出一大篇文章来。“其为广也,其为怪也,宜其为大也”三句,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提纲挈领地带出下文。萊垍頭條

“尔其为状也”,是写大海的状貌神情。以下四句,说海水流动相连,既深且广,旷远无边。“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形容确当,得海波之神。“大明”二句,言月落与日出两个时辰,巨风骤起,海岛中飞沙飘石,激浪扬波,宛如天旋地转。“惊浪雷奔,骇水迸集”,确实令人“惊骇”。待到风静了,犹自余波吞吐,在高峻而不平的山岩中,澎澎有声。至于一些入海岔流,出而复入,动摇不已,这仍是写海水的动态,写海岸线的情状,与对面的“蛮夷”地域隔海相望,有万里之遥,暗示大海的辽阔。以下设想边远地区如有向朝廷告急之事,或者朝廷有向下急告之事,那就可以凭借海路迅速传达。这里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写,转述恐失其真,就直引原文吧:垍頭條萊

飞骏鼓楫,泛海凌山。于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望涛远决,冏然鸟逝,鹬如惊凫之失侣,倏如六龙之所掣。一越三千,不终朝而济所届。萊垍頭條

看他写鼓棹挂帆,便渡海如飞,这似乎脱胎于《诗·卫风·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然而时代有了进步,内地的渡河、涉江,扩展到了航海,这气魄之大,又迈越了前人。这是写海之广。萊垍頭條

以下别出一景。大海遇到恶劣的天气,则风暴乍起,吹断帆樯,天昏地暗,波冲浪突,似有海中神怪纷起作祟。古人不明台风海啸的起因,以为是神怪所为,但其结果是看到了的,这就是“舟人渔子,徂南极东,或屑没于鼋鼍之穴,或挂罥于岑嶅之峰”;有些人是任风随流,飘荡到裸人之国、黑齿之邦;有些人是终于能够因回头风而送返家园……这是写海之怪,不过是从另一面写来罢了,同时也可以见出海之广。萊垍頭條

海之大,从其南北东西四至之广阔可知,统括为经过的途径,万万里而有余,给人以一个远大的概念。加以鱼龙变幻,神仙潜隐,有许多世间尚未闻知、未有名目的地方和事物,只能出之以大概的想像罢了。譬如说到海水极深之处,有五座神山,下分洪涛,上指青天,众仙所居,有巨鳌负之游走,飘浮南北不定。这一段采取《列子·汤问》之说。至于海边有天产的珍宝,有水中的怪物,有居于水底的鲛人,有各种色彩的石头,有不同形体的鳞甲类动物,以及沙滩上云锦般的花纹,海螺巨蚌壳内绫罗般的光彩。又“阳冰不冶,阴火潜然”是指极地的冰山,与海中生物所发的光。其中大多是可以见证的。还有大海中的鲸鱼,写其生时何等的威猛,失势之后又是何等的悲惨。海边岩石上的禽鸟,自出生至毛羽长成,群飞嬉戏,“更相叫啸,诡色殊音”,又是何等传神的描写,绝无怪异之态了。这是大海的所藏之富,前者既足惊耳骇目,后者又是亲切有味。萊垍頭條

末段又回到神仙、黄帝上面来。“黄帝仙登于天”,见《史记·武帝本纪》。秦皇、汉武之好神仙,亦见《史记·封禅书》。而大海中蓬莱三神山,为众仙所居,已见上文。如此历代相传的观念,木华不能不受影响。借海以写神仙,或借神仙以写海,二者都兼有了,笔调也颇有清致。如“群仙缥眇,餐玉清涯。履阜乡之留舄,被羽翮之襂??。翔天沼,戏穷溟,甄有形于无欲,永悠悠以长生”,确有飘飘欲仙的气息;没有这些,也许《海赋》不会写得这么神奇美妙了。最后以概括性的文字归纳了大海的特点,赞叹大海的品格,说它广纳众流,虚心受物,得水之德,卑下自居。纳水愈多,潴蓄愈深,品物类生,无奇不有。这些都有根有据,或出自细心的观察,或由于合理的想像,使《海赋》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屹立不衰,仍是以它写实为基础的构思在起作用,其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亦在于此。萊垍頭條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