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十一章先进篇原文及赏析?
【原文】11.18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孔子说:’只有颜回差不多,可他经常缺衣短食。子贡却不相信命运去做生意,猜测行情经常很准确。’
【解读】这一章有的人把它和上一章放在一起来解读,也很有道理。单纯的理解这一章感觉有些突兀。如果将其与前一章放在一起看,孔子评价颜回的意思应该是说只有颜回的综合素质差不多,只是常常陷于精神的困顿。子贡不安于学问却热心买卖,还能经常获利。我看此章讲述的子贡,孔子有强调兴趣的意味。
【原文】11.19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么做好人。孔子说:’不跟着前人的脚步走,就很难进入很高的境界。’
【解读】我理解这一章子张是向孔子讨教如何做好人、善良的人的问题。孔子给出的答案是要向圣人、伟人学习才能实现这样的愿望。事实上,一个人的成长最快速、最简洁的办法就是虚心向好人学习,这也符合孔子的’见贤思齐’的思想。回到今天来看,我们除了向身边的好人学习之外,还应该多读名人传记,这是促使自我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
【原文】11.20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译文】孔子说:’言论笃实的人可以称许他为善人,但还要进一步判断,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出来的呢?’
【解读】这一章我采用了孙钦善的解释。言论笃实得到赞许也不一定就是真君子,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实质说的是看人怎么看的问题。
【原文】11.2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说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就去做呢?’冉有也问:’听说一个道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听到了就要去做。’公西华问老师:’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的回答是听到了就去做。我很疑惑,敢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有做事退缩不前,所以我就鼓励他大胆地做;子路胆子太大,好勇争胜,所以我要约束他。’
【解读】我们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在这一章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就因人而异。作为老师,孔子熟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没人的不同特点而给予恰当的点拨和指点,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做法。孔子做事从不拘泥,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变,这就是智慧。
【原文】11.22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文】孔子在匡地被围困,颜渊最后一个逃出来。孔子见到他后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回答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去死呢?’
【解读】我们可以仔细体会当时的情境,师徒在那样紧张的困境中,还能依然幽默风趣地对面对,非常难得。这其中的情感百味混杂,师生之间,环境与人之间,需要体会才能明白。
【原文】11.23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译文】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说是大臣吗?’孔子回答说:’我以为你问谁呢?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啊。所谓的大臣,就是以道义侍奉国君,如果行不通就辞职不干。现在仲由和冉求,只能算是具备做臣子的条件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是听从长上的人吗?’孔子说:’杀父弑君的人,他们是不会跟从的。’
【解读】季子然这个人是季氏子弟,孔子对季氏家族没有好感,孔子的弟子子路和冉求又在季氏手下做事,问话背后有话,孔子也是巧妙地回答。
【原文】11.24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译文】子路让子羔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是坑害别人家的子弟!’子路说:’那里有老百姓可以治理,有社稷可以祭祀,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算学问?’孔子说:’因为你这样狡辩,所以我讨厌巧嘴利舌的人。’
【解读】子羔,也就是高柴,是子路的小师弟,小子路21岁。孔子的为学观注重修德,但孔子认为子羔年龄尚小,还不懂得权变。而子路的令孔子极为恼火,说他是狡辩。
【原文】11.25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而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闲坐。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岁稍长就受拘束。平常你们总说 ‘没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要怎么做呢?’
子路抢先回答说:’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外有大国军队的进犯,内有灾情饥荒,如果由我来治理,等满三年,我就能使民众勇敢并且明白道义和法规。孔子微微一笑。
‘冉求,你会怎么样?’冉求回答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能让老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只能待君子去推行了。’
‘公西赤,你呢?’公西赤回答说:’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我愿意学习。宗庙祭祀之事,或者外交会见仪式,自己穿好礼服戴好礼帽,我愿意做个这样的小相。’
‘曾点,你会怎么样?’曾点正在鼓瑟,瑟声渐渐稀落,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想的不一样。’
孔子说:’没关系,我们不过是各自谈谈志向罢了。’
曾点说:’先在沂河沐浴斋戒,然后登上雩台,唱歌跳舞吟诵,以此奉献上苍,求得垂怜,得保风调雨顺。’
孔子感叹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了后面。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位说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愿望罢了。’
曾点又问:’您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要靠礼让,他出言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曾点接着问:’难道冉求说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
孔子说:’怎么能说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曾点又问:’只有公西赤谈论的不是国家吗?’
孔子说:’宗庙祭祀,外交会见,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公西赤说他愿意做一个小相,那还有谁能做大相呢?’
【解读】这一章是整部《论语》中较长的一章,集中谈论的是师徒五人的愿望。有述有评,人物个性鲜明,画中有画。曾点的回答很有道家的意味,儒道两家文化,很值得细细品味。
子路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原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论语·先进》中有颜渊、子贡、子路等人。
1、颜渊:在孔门弟子中,颜回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2、子贡: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3、子路: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
《论语·先进》篇出自《论语》,共有26章,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